泰鼎豐簡介

我的相片
歡迎來到「泰鼎豐泰國商品店」 電話:0922242559 店址:新北市三芝區中正路102號1樓

總網頁瀏覽量

泰鼎豐

2011年8月10日

泰國佛教史記佛牌介紹 ~ ( 網路轉載分享 ) 1





成功佛  (Phra Buddha Chinnarat)


泰國最完美最優雅佛像「帕清拉納佛」 (Phra Buddha Chinnarat) , 又名「 成功佛」,從古以來,成功佛是最美的泰國佛陀,是泰國民眾最信仰的佛陀有很多的信眾向成功佛許願祈求,成功佛往往都讓信眾如願以償而且,成功佛的佛牌,不只是莊嚴美麗,也據說能避邪、擋險、保平安,泰國信眾更相信成功佛會幫助成功,所以家中也都會供奉成功佛喔!


佛像由來: 追溯於佛曆大約1400年(西曆857年)的素可泰皇朝時代,位於泰國「 帕西雷達納瑪哈泰寺」 (Wat Phra Si Ratana Mahathat) , 便是在這時代興建,帕清拉納佛像便是供奉在這佛寺之內。


泰國歷史記載,大約佛曆1900年(西曆1357年),素可泰時代之朱沙卡拉皇朝的國王,十分尊敬佛法,更想到皇朝在戰事期間,殺戮太多,罪業心重,便想做些事情,以減輕心靈的不安,便決定重建帕西雷達納瑪哈泰寺,更要為佛寺建造三尊金佛。


國王坐言起行,很快便將屈拍寫喃撻那馬哈撻佛寺重建,及請了五位當時很出名的修行者,


 1:沙印達2:沙拍喃3:沙偉難4 :沙那炸墨5:沙那炸魯唆五位,更請來最好的繒畫師、最好的鑄佛師,來鑄造三尊佛像。佛像利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合製,但在鑄造期間發生意外,只有兩尊佛像鑄造成功,其中一尊因五金未能凝結而鑄造失敗,這尊佛像便是帕清拉納佛,不久國王再次下令鑄造,請來更多出名的專家,但同樣失敗而回,眾專家百思不得其解,國王便決定暫停鑄造這尊佛像,國王回到國宮後,每日都向佛及向天祈求,希望上天憐憫,派天神下凡協助他們,讓他們能製成這尊完美、莊嚴的佛像。


兩年後,下令第三次鑄造這尊完美佛像,鑄造當日是六月八日星期四,鑄造開始非常順利,至到把五金注入佛模時,各人心中都恐怕,五金再次未能凝結而鑄造失敗,這時忽然走來一位白衣老人,自動參與佛像倒膜過程,倒模完畢後,大家都誠心為佛像誦經祝福,其後慢慢將佛模打開,打開後國王一看,眼淚便流下來,在國王眼前的是一尊完美莊嚴的佛像,佛像終於能鑄造成功了,各人在欣賞這尊完美之佛像時,突然發覺,剛才協助鑄佛的白衣老人不知所在。


佛像造型: 佛像面相慈祥,其雕塑藝術屬素可泰風格,兩旁有護法善神:猴神哈奴曼、鬼王他WHERE素運及雙神龍,法力無邊。雙神龍護法由來: 泰國佛經中有提到在成功佛側的雙龍,本是一對十分兇猛的惡龍經常出來為害人間、興風作浪、噴火燒民之後讓佛陀的佛法降伏成為護法天神。




所通佛 (Phra Buddha Sothorn)



古誌所說: 在大城王朝時期,緬甸第二次入侵大城國都,並搶劫佛寺內的金鑄寶佛,以溶化取金,人民為保護佛像,利用泥漿敷遍金佛全身,並放入木筏飄流而去,其中有三尊佛像,沿挽巴功河漂流,其中較大的一尊,漂流到夜功府浮起,被居民合力拉起。最小的一尊漂流到北欖府浮起,居民恭迎在當地供奉。


居中的龍坡所通佛祖,則漂流至北柳府屈所通佛寺前浮起,被該地村民發現,便用麻繩把佛像縛住,企圖協力拉其上岸,但結果卻白費心機,無論怎樣都不能拉上岸,直至一位高僧築起祭臺,誦經禱告的儀式後,把符布掛在佛像的手上,這樣才能輕易地把佛祖牽引上岸來,恭迎在佛殿的壇上,直至現在。


民間傳說: 有五兄弟均練得一身神通法術,為扶助眾生而變作五尊佛像,隨河飄流到人們希望有奇跡出現的地方,五尊佛像當中,其中一尊便是所通佛祖,另四尊分別為屈麗佛祖、龍婆多佛祖、屈拔靚佛祖、求得扣佛祖。


造型: 所通佛祖為佛祖坐禪法相,眼神造型為瀾昌時期風格,又稱為拍佬(老撾佛像)。


 




 


藥師佛(Phra Kring)


藥師琉璃光如來,梵名鞞殺社窶嚕,簡稱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他與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為"橫三世"亦稱三寶佛,於東方淨琉璃光淨土,為大醫王佛,具法身佛相, 身藍琉璃寶色,右手持藥珂子連枝帶葉,左手定印托缽,缽中蓄滿甘露, 著三法衣,雙定跏趺安住蓮華上。


七佛為伴,七佛藥師即善稱名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慧遊戲神通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其中前六如來為藥師如來之分身。七佛藥師法則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


如以藥師如來為本尊,修息災等法,則稱為藥師法。其儀軌與七佛藥師法相同。其三昧耶形為藥壺。真言有大咒與小咒之分,小咒為“​​唵呼嚧呼嚧戰馱利摩橙祇莎訶”。又此如來與阿、大日或釋迦同體。各有誓願救度病苦眾生。藥師佛之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左手執持藥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名號之眾生。


十二藥叉神將為眷屬,依次為有宮毘羅大將、跋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 頞你羅大將、末你羅大將、娑你羅大將、因陀羅大將、 婆夷羅大將、薄呼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朱社羅大將、毗羯羅大將, 此十二大將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眷屬藥叉十二神將,表藥師佛的神威力,時刻都守護行者。藥師佛有五十一種身相示現, 通常指的是八大藥師佛。


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發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藥師琉璃光如來二脅侍菩薩,一為日光菩薩,二為月光菩薩; 此二脅侍在藥師佛之淨土為無量眾中之上首,是一生補處之菩薩,表示不分晝夜教化眾生之意; 亦有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其脅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壇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其侍者。藥師佛的淨土為“東方淨琉琉璃世界”,故又稱琉璃光佛,以琉璃藍為其膚色,具法身佛之相。


一面二臂,以吠琉璃藍為其膚色,身穿三衣,右手施願印持持藥訶子,左手脫藥缽,缽內貯滿能治眾生因果上一切諸病之妙甘露,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以金剛跏趺姿安住於蓮花月輪寶座上。


藥師佛在因地修持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


一、自身光明照無邊界;


二、身如琉璃內外清澈;


三、令諸有情悉皆圓滿;


四、令一切眾生行者安住大乘法宗;


五、令諸有情修行梵行如法清淨;


六、諸根不具者皆得端嚴;


七、令諸有情身心安樂乃至菩提;


八、由女身轉男身;


九、令諸有情消除外道邪見修習諸菩薩行;


十、令諸有情解脫一切憂苦;


十一、令諸有情隨意飽滿令住安樂;


十二、令諸有情得種種上妙衣服無諸苦惱。


此十二微妙上願使眾生得現世安樂。要讓眾生今世生活於安樂無病苦之中,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釋迦牟尼佛因此開示藥師佛法門,利益後世眾生。以藥師佛表相而言,乃是為救濟一切眾生的病苦,實相則是為醫治一切眾生的病源–根本無明的痼疾,度化眾生能夠脫離生死的輪迴,所以被尊為大醫王佛或醫王善道。


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蘇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依唐代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載,藥師佛又作七佛藥師。主尊藥師佛,身如琉色,具足光明,披三法衣。右手結勝施印,持帶葉的"如拉"(藏青果) ,左手托缽,貯滿能治眾生由因果所生的諸病之甘露妙藥。


相好圓滿,以金剛雙跏趺坐在蓮花月輪之上。因尚未開悟的眾生都會有各種煩惱困擾騷亂身心,特別是貪、瞠、癡等,相互混合而產生繁雜的四萬八千種不同煩惱,煎迫那些為開悟的眾生。


由於心理方面有如此多的煩惱,因而導致生理方面有四百零四種的傳統疾病和失調,使身體受到病苦之亂。藥師佛願力的顯現是消除這些煩惱,使免於受其苦,故持念本尊咒語或藥師佛本願功德經軌,並作禮敬供養,不但可消災延壽,滅除一切災劫病苦外,於命終時並可往生清淨琉璃世界–藥師佛淨土。禮敬供養藥師佛,念佛名號,誦其咒語,可消除一切諸病苦之煩惱根源, 為十二之根本顯示。還可消災延壽,減除災害病苦,免除九橫死之災。藥師佛為大醫王佛,發十二誓願,救眾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並能消除一切災業。



必打(Phra Pitda)


拍必打拍必打意思為掩眼佛,在泰國"拍必打"佛牌是非常著名,各地眾所周知,但"拍必打"的事跡相信不是很多人知道。


相傳,佛祖一位弟子,名為" 拍馬哈格咋也納",他聰敏非常、樣貌與佛祖有幾分相似長相俊朗,所以到任何地方都受到善信熱誠的對待,更常有善信誤認他為佛祖,但這些也做成他修行的障礙,部份師兄弟間出現很多閒言閒語,有些女善信因為他的外表而加以款待,被外間說他與女子有染犯下佛門重戒, "拍馬哈格咋也納"有見及此,便利用神通法力將容貌變得醜陋、身材變成矮小、肥胖,這也是現今有稱為"善加財"佛像的法相,但這都不能令善信們改變對他的熱誠態度,所以他唯有便將眼長期合上,不理會別人對他的態度及閒言,只一心修行,因此有"拍必打"的俗稱。


至於"拍必打"佛牌的創製,現在已經很難確實追溯,有傳是一位僧人所製。現今所製的"拍必打"佛牌,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為兩手、二為多手(如八手),一般兩手的"拍必打",我們稱為"拍必打馬哈胡",多手的稱為"拍必打環",而這種" 拍必打環",多為八手造形,稱為"拍必打環吞九",意即掩蓋九處主要通道,雙眼、雙耳、兩鼻孔、口、肚臍、肛門,令所有對我們不利的事、物,不能進入身體影響我們的心靈。 "拍必打"佛牌如由著名的高僧所製的話,價值不菲,泰國著名製作"拍必打"佛牌的高僧也不少,如"龍泡多"大師、"龍婆救"大師,都是公認為製作"拍必打"佛牌的表表者。




西哇哩 ( Phra Sivali )


西哇裡( Phra Sivali )為印度佛教南傳的一位深得人們敬奉的聖像,原名為『拍深卑』。 『深卑』原意為九重天的其中一層,西哇裡本為釋迦牟尼佛得道後末期的一名苦行僧,西哇裡於母胎中七年七月七日才出世,且原是其父求助得世尊者的啟示才得順利誕生。記載: 西哇裡的家族為釋迦先前皇室的親屬,其母為另一王國之公主,西哇裡出世後便取名西哇裡坤曼,坤曼之原意為皇族的稱呼,西哇裡長大後便發心學佛,當他削髮為僧,他的頭髮剛落地三根時,已成為阿羅漢級,因為西哇裡本身已有很深厚的慧根及前世所積之善果。佛教傳說: 一次世尊說法時,弟子問佛日:「為何西哇裡每到各處,能容易化得善緣呢?」,佛曰:「西哇裡前幾世每遇窮苦,病老就布施支助,每遇善事都從不錯過,因他種下諸善根,故今世能有諸多善緣。」當西哇裡的歷史傳到泰國,所以每寺廟多有供奉,因為供奉西哇裡能得眾香火善緣,習佛者更能學習他的高素的氣質與樂善好施之修行。


造形: 造形是站立做步行式,右手拿杖,左手持兩傘,側邊背佛袋,後背化緣砵與茶壺,供奉西哇裡能得善緣,據慈悲心與得人緣助業。



四面神(Phra Phrom)



四面神泰語名為(匹碰~Phra Phom Si Na),有很多人會錯誤把都把四面神稱為四面佛,其實早於婆羅門教與佛經的記載,四面神是屬於天神而不是佛,所以應該稱之為四面神或大梵天王.大梵天王, 因人界的誕生,連同啦拉天王、是屈令天王,一同派到人界,掌管不同的事,大梵天王常管創造萬物、啦拉天王掌管萬物生與死、是屈令天王掌管萬物法則定律的運行,所以四面神便有些人稱為創造之神。


造型:四面神這尊佛像有四個面孔和八隻手,其四個面孔面向東南西北四個不同的方向,也代表守護觀望世間四個方向,其八隻耳朵是用來聽取來自各方不同的求援聲,總括來說四面神是一位眼觀四方耳聽八面,聞聲而渡人求難的慈悲天王。


而八隻手各持不同的法器~佛珠、法杖、經典、法螺、***、金露瓶、法鏡、一手結手印,同時這些法器與寶物也代表了不同的含意,分別代表賜給眾生,福德、健康、財富、智慧。法器﹕ 令旗:代表法力。佛經:代表智慧。法螺:代表賜福。唸珠:代表輪回。權杖:代表成就。甘露瓶:代表有求必應。按胸手印:代表庇佑。 代表消災、降魔、驅除煩惱。


四面神會用這些不同的法器來施捨福報,財運、健康、智慧給前來求助的眾生。


婆羅門經書中記載: 四面神原稱婆羅賀摩神,與濕婆神、那羅延那神是為印度婆羅門中三大神,而婆羅賀摩神之誕生,於經典中記載婆羅賀摩神,是由那羅延那神的腹臍處長出的一蓮花,化生而成。


其他經書記載: 自生自滅之神於宇宙撒播天種,其中一種分為兩半,上半為天,下半為地,中生婆羅賀摩神,因此婆羅賀摩神創造世間萬物,當世間有災​​難時,那羅延那神,便會下凡拯救世間,到宇宙壽終之日,濕婆神便會以天火毀滅宇宙,所以有稱那羅延那神為守護之神、婆羅賀摩神為創造之神、濕婆神為滅之神。自古以來,相傳每當重要法會,眾天神齊聚之時,住在第十六層梵天的婆羅賀摩神,便會應邀而來,降福人世。


典故: 婆羅門天神與佛教有密切關係的事,其中婆羅賀摩神是被視為邀請佛陀下凡人世的天神,而佛陀出生之時,也有四位婆羅門天神協助的接生。當佛陀出家修行之時,也有婆羅門天神向佛陀獻修行資具。在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之時,一眾魔兵前來騷擾,也有婆羅門天神隨來護衛,直到佛陀顯現無邊佛力,降服群魔。所以佛教信徒接立及信奉四面佛,也是有其因由。


「四梵行」四無量心代表之意義為: 慈無量心:與大梵天王的正面「密達METTA」相應,願一切眾生皆得樂,四海之內皆兄弟,有福同享。悲無量心:與大梵天王的右面「噶如喇KARUNA」相應,願一切眾生離苦,濟貧卹苦,拔一切眾生苦。喜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左面「摩達MUTHITA」相應,見人行善離苦得樂生歡喜心,祝福眾生,有榮一同。願一切眾生離苦皆得樂。


舍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後面「無別迦UBEKKHA」相應,修慈悲喜三梵行而不執著,恕親平等,不起愛憎,廣披澤恩。佛教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也就是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眾生。




象神  (Pikanet)


人人都稱他為象神,而他原名為格涅沙(梵文:गणेश 或श्रीगणेश,Ganesha,俗稱象鼻天、象頭神,又譯作伽內什)在印度是廣為人知以及備受崇敬的神明,是天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以及Riddhi與Siddhi的丈夫。


在梵語中,格涅沙表示才華與智慧,因此是智慧與才華之神。崇拜像頭神格涅沙的信眾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印度,西藏的藏傳佛教視其為財神,泰國小乘佛教也視其為財神。形象和象徵: 祂的體態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有時那半截象牙握在其中一隻手上,祂一共有三十二大化身,有3頭,4頭,有4手, 6手,8手,多手,有青膚、紅膚、黃​​膚、黑膚,老鼠常伴隨在旁或當祂的坐騎。


祂的頸項還掛著幾串圈鏈、珠光寶氣長長的拖至其腹部或圈鏈是橫綁在腹背上。這是表示象頭神大肚能容天下事,宇宙間所有的“能”與“不能”(命運)全部都包容在像頭神的肚子裏。祂在天界是大門的守者,所以他經常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在四瓣蓮花所化的檀城上,他管理了記憶及知識所能到的範圍,以監督記憶,原因,影響力,推動力,愛及隔離感六種,所以在鼻上綁了一個鈴子,以作為警惕。


祂用的法器:Paraśu (斧),Pāśa (套索),Aṅkuśa (​​鈎),一盤糖果配偶:Riddhi (知識),,Siddhi (完美) 真言:ॐ गणेशाय नमः(Oṃ Gaṇeśāya Namaḥ)



那胡(Rahu)



天狗抱月之神,泰語稱為(那胡~Rahu)那胡天神佛像外型全身黑色,頭戴華蓋,豹眼獠牙,身軀高大,口中咬著太陽或月亮,神情十分兇惡,使人望而生畏。


一般人也會奇怪,為何神像只有上半身~根據泰國民間記載並轉貼如下﹕ 約於一萬年前,那胡的父親「他屈神運」,是掌管地獄眾生的夜叉王。啦壺少年時很頑皮,性格好動。他不但武藝高強,還會凌空飛行,時常飛上天宮玩耍。有一天,天宮舉行大法會,由天帝「拍意實運」主持,保護神「拍啦啦」擔當總護法,日神與月神及眾天神擔任守衛。


這次大法會是集合眾天神的法力,製造威力強大的甘露聖水。製造甘露聖水大功告成,眾神正在慶祝。那胡喜愛熱鬧,好奇地潛入法會窺看,卻被日神和月神發覺,將他驅逐出外,態度十分橫蠻。那胡不甘受辱,便與日月兩神打鬥起來。他有飛行之術,躍高竄低,非常迅速,轉眼間已失去了蹤跡。那胡亂打亂撞的闖進一個密室,飛翔了一會,感到口乾舌燥,拿起供案上的水壺,便喝得一滴不剩。水壺中的竟然是眾天神合力製成的聖水。啦壺喝後,功力大增,日月兩神趕到時,已不是他的對手。日月兩神發覺那胡偷喝了聖水,連忙稟報天帝。天帝大怒,召集諸天神圍攻那胡


惟是那胡喝了聖水之後,武功突然增強,眾神亦奈何他不得。後來總護法拍啦啦祭起了無堅不摧的鋸齒金輪,把那胡橫腰斬斷。啦壺喝了聖水,身體雖被斬斷,仍能生存不死,飛返家中。夜叉王得知情由,親自綁起愛子帶到天宮向天帝請罪。


天帝看見那胡的下身已被斬去,仍能不死,又愛他武藝高強,便赦免了他的罪行,還把他封為護法,從此改邪歸正。由於那胡的半截身體被斬去,所以佛像是沒有下身的。他被封為天神之後,嫉惡如仇,尤其是最憎恨小人。


所以泰國人要剋制小人,便會配戴啦壺天神的佛像。由於那胡當日闖入天宮時被日月兩神驅趕,害得他被斬斷身體,所以他對日月兩神,仍是懷恨於心,發誓要將天地間所有小人,告密者一一消滅及和吞噬。佛像口咬太陽或月亮,也是這個緣故。


泰國人還把日蝕和月蝕,當作是那胡​​天神對日月兩神的懲罰。每逢日蝕或月蝕,泰國人認為這是向那胡天神請求庇佑和許願的最好時機。配戴那胡天神的佛像,不但可以剋制小人,還可以把衰運轉為好運。



 


哈奴曼(Hanuman)



猴神哈奴曼(梵語:हनुमत्、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रामायण,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內記載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為猴王手下大將,隨羅摩去尋妻。


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終於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羅摩衍那古記: 第四章《猴王國書》 羅摩在尋找悉多的過程中遇到猴王國國王須羯哩婆,須羯哩婆被篡位者巴里奪去王位和妻子,羅摩和神猴哈努曼幫助須羯哩婆殺死巴里,奪回王位。


重新成為猴王國國王的須羯哩婆答應幫助羅摩尋找他的妻子悉多。 第五章《哈努曼書》 須羯哩婆派遣哈努曼去尋找悉多的下落,哈努曼向南方一直走到印度洋,他有跨越印度洋的能力,但由於受到詛咒,他忘記了自己的能力,在大家的鼓勵下,他恢復了記憶,跨越印度洋,在楞伽島找到了悉多。 哈努曼發現悉多被囚禁在魔王羅波那的宮殿中,他要求魔王放悉多回去,否則會受到羅摩的懲罰,魔王非常憤怒,要處死哈努曼。


但在​​他弟弟維毗沙那的勸說下,認為不應該處死使節,決定讓他的魔鬼部下將哈努曼的尾巴點著。哈努曼帶著燃燒的尾巴,飛出牢籠,橫穿整個楞伽島,引起大火,燒毀了城市,自己並沒有受傷。然後返迴向羅摩報信。 羅摩、羅什曼和哈努曼一起向南方進發,解救悉多,直到印度洋邊。影響: 羅摩衍那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根源之一,對東南亞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爪哇島、巴厘島、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緬甸、老撾都有關於羅摩或源於羅摩衍那的類似的史詩。


一些廟宇中也有羅摩和魔王作戰的壁畫。中國《西遊記》最早版本中的「猴行者」孫悟空的形像也受到哈努曼形象的影響。其他: 許多佛經都有彌猴的記載,如:《賢愚經》卷十二,又出《彌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大唐西域記》卷四「彌猴獻密及釋迦等遺跡」


事載:「在昔如來行經此處,時有彌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眾。彌猴喜躍,墮坑而死;乘茲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羅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