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鼎豐簡介

我的相片
歡迎來到「泰鼎豐泰國商品店」 電話:0922242559 店址:新北市三芝區中正路102號1樓

總網頁瀏覽量

泰鼎豐

2011年7月31日

釋迦摩尼佛的故事 ~ 1



佛法概要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明暘法師著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名號的由來


第二節 在藍毗尼園誕生的情況


第三節 文武超群


第四節 出家


第五節 降魔與成道


第六節 一生教化


第七節 般涅槃


第八節 佛與佛身觀


 


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名號的由來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為我國廣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義,對淨化人間,解除人們的煩惱和痛苦,產生了無比威力。正如圓瑛大師所開示的「欲無煩惱須學佛,知有因緣不羨人。」


我們既是一個佛教信徒,首先對於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簡要歷史和他所說的教法,就應該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從信仰佛教,進而理解佛教的道理,然後依教奉行。由修得證,最後達到了生脫死得道成佛的目的。這就是以發菩提心為因,成菩提道為果的一件大事因緣。現將釋迦牟尼佛的歷史介紹如下:


我們首先要知道,釋迦牟尼是一位怎樣的人和如何成佛的。因為十方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就叫做釋迦牟尼佛。但是有了這個名字,那一定就有他的道理。為什麼這尊佛叫做釋迦牟尼呢?


「釋迦」漢譯能仁,能以仁愛的心來憫念眾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大慈大悲心。因為佛能夠給眾生以安樂,能夠拔眾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眾生,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牟尼」漢譯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迴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釋迦牟尼佛。


可是釋迦牟尼佛,他智悲二德,福慧莊嚴的名字,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據說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釋迦牟尼佛。他有大神通妙力,能夠觀機施教,化度眾生。有一天這位古釋迦牟尼佛,觀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師,名叫廣熾。他的善根已經成熟了,應該得度。於是佛就帶了阿難、迦葉二個弟子,到大光明陶窯裏去教化他。這位陶師一見到佛和二位弟子來到他的瓦窯,萬分激動。心想,窯裏到處都是爛泥和灰塵,非常髒,這樣偉大莊嚴的釋迦牟尼佛的到來,怎麼辦呢?當下急中生智,趕快拿了許多稻草,把爛泥蓋了起來,鋪了三個座位。佛在中間,二個弟子在兩邊坐了下來。大光明陶師就恭恭敬敬地對佛頂禮。在禮拜的時候,他心裏想,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具足悲智二種功德、福慧莊嚴,實在太好了。就發願說:願我將來成佛時候,我的名號,也叫做釋迦牟尼佛,同樣也有阿難與迦葉二位弟子。後來經過多生多世,勤修苦練,依願行持。到了這一生,坐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就叫釋迦牟尼佛。


另一說法,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是過去燃燈古佛與他授記的。據《金剛經》說:「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傳說在過去無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燈古佛也在路上走著。善慧童子發現地面有一灘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這污水一定會弄髒了佛的雙腳。就頓發大心,親身撲在地上,把自己的寶貴頭髮,鋪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燈佛從他頭髮上走過去。當時燃燈佛,看到善慧童子這種布發掩泥的情景,就授記說:「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上面所講二個故事,深刻說明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隨心所感,隨願所成,有感必應。所以《法華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能夠真心實意、懇切志誠。發菩提心,精進修行,沒有不成功的。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裏,首先就講到「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無益」。這裏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得名因緣和得道成佛,都是從因地之中發廣大心,立堅固願而精進修行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世界上無論何人,對於萬事萬物,各行各業,能夠取得偉大成就、立名、立德、立功,立業沒有不由最初一念發廣大心,立堅固願而努力爭取,達到圓滿的目的。佛法世法,在這個問題上,事雖不同,理無二致。


 


第二節  在藍毗尼園誕生的情況 ~ (一)誕生時的種種瑞相


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淨飯王太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漢譯為一切義成。因為他是釋迦族裏的一個大聖人,所以稱為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降生的時候,正是西元前六世紀中期,根據印度古代風俗,女人生小孩一定要回娘家去生產,在摩耶夫人回娘家時,路過藍毗尼花園,看到花園裏有一棵美麗而十分鮮豔的無憂大樹,她將右手攀著這棵大樹的樹枝。正在這個時候,悉達多太子就從母親的右脅降生了下來。藍毗尼花園的遺址,現在由尼泊爾政府作為古跡保護為佛教聖地,以利人民群眾參觀瞻仰。


在太子降生的時候,有很多吉祥的瑞相,根據《金剛仙記》裏面說,有三種奇異瑞相,一是運用神通妙力,能夠淩空而行。二是自然出現七寶蓮華承接佛足,三是行走之時足底離地四指之高,使佛的足底千輻輪相,印映地上分分明明。東西南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看:這二句話的氣魄是多麼偉大!真是驚天動地的大獅子吼。因為獅子是百獸中王,獅子一吼,百獸自然腦裂、身上的毛都豎立起來。同時還有九龍吐出香水,像細雨一樣的從空降下。地上又自然湧出了二個水池:一個熱水,一個冷水,供太子沐浴洗澡。至今佛教寺廟,為了紀念佛的誕辰,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都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浴佛節,這是中國佛教傳統的最大節日。


悉達多太子降生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頓時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我們中國,也看到五色祥光,入貫太微星。當時周昭王看到五色祥光,感到奇異,就問各位大臣。有一位太史公,名叫蘇由,他啟奏說:「西方有大聖人出世。」大王又問,這位聖人他的威德是怎樣的呢?蘇由說:「這位大聖人,他不要想方設法治天下而天下人民自然而然地會順從和尊敬他;他不要開口講話,而天下人民自然會信仰和歸向他;他不要去說法教化,而天下人民自然會去修道行善。」真是巍巍乎,民無能名焉。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不可思議,就像那巍巍高山一樣的偉大,是無法來形容的。周昭王又問,佛既是這麼一個偉大的聖人,可是他的教法什麼時候傳來中國呢?蘇由太史說:「卻後千年,聖教流傳中國。」由是周昭王就下令把這一史實刻在一塊大石碑上,樹立在南門外天祠的前面,留給後代人民,對佛教的傳入,知所由來。


 


(二)阿私陀仙的預言


悉達多太子在藍毗尼花園降生以後,迦毗羅國人人笑顏逐開,奔相走告,當時有一個大臣,騎著駿馬飛快的跑回宮去報喜,淨飯王知道摩耶夫人生了太子,心中萬分歡喜。就請了許多仙人,為悉達多太子看相。各位仙人都異口同聲說:太子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是在家,一定會做轉輪聖王;如果出家,一定是要成佛。大王說:「眾位仙人,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還是在家做轉輪聖王?」仙人說:「我們大家智慧有限,無法決定,但是有位全國聞名的阿私陀仙是一位長壽仙人,智慧超勝,只有他才能知道。」大王說:「阿私陀仙人,他住在什麼地方,怎樣才能請到他?」仙人說:「這位大仙人,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只要大王燒三支香,對天誠懇啟請,他就會到來。」淨飯王馬上焚香啟請。正當香煙繚繞之時,阿私陀仙人忽然來到大王面前。摩耶夫人,將太子抱出來請仙人看相,阿私陀仙雙手捧著太子,從頭到腳,仔仔細細看了又看,最後他把太子高高舉在自己的頭上,立即哇哇地哭了起來,而且哭得非常傷心。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特別是淨飯王更覺得奇怪,就問仙人:「你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呀?難道太子的相有什麼問題。」仙人說:「不,太子的相實在太好了,真是福慧具足,相好莊嚴。他是具有三十二相,第一是肉髻頂相,乃至第三十二足下千輻輪相。因為世界上只有二個人,有三十二相。一個是佛,一個是轉輪聖王,但是轉輪聖王的三十二相與佛的三十二相,是不能比的。現在悉達多太子的三十二相,是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將來一定是出家成佛的。我年紀已經是一百二十歲了,等到太子成佛,說法度眾生的時候,我是已經死了,不能親見佛的金身,不能夠親聞佛的妙法,心裏十分難過,自己業障深重,所以我深感悲傷。」 


淨飯王一心一意,希望太子將來繼承王位,傳宗接代,決不願他出家成佛。想盡辦法,把世界上最最好的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來誘惑太子的清淨身心,不令他有絲毫的不愉快。但是太子多生以來,勤修苦練,夙根深厚,智慧如海,面對這一切,當然是一塵不染,六根清淨。


當太子誕生以後,經過了七天,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因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釋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是大大的增長,依因感果,就生到忉利天,就是我們欲界第二層天,在須彌山頂上,又名叫地居天。東南西北各八天,中間一天,是帝釋天主,名叫釋提桓因,漢譯為能為主,意即能為三十三天的天主。摩耶夫人生天之後,太子就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漢譯大愛道)撫養長大。後來她也跟佛出家成道,是佛教四眾弟子之中的第一個比丘尼,人們為了紀念她,將比丘尼住的地方稱為愛道堂。


 


第三節  文武超群


悉達多太子在八歲的時候,淨飯王聘請了全國最傑出的文人和武士,來教導他,但是太子不但是文章蓋世,而且是武藝超群。有一天,太子就請問老師說:「世界上的仙書和梵書一共有九十四種,現在你教我哪一種呢?」這位老師被太子問得啞口無言,心裏生大慚愧。後來淨飯王又為太子請了一位武藝高超的大力士,名叫羼提提婆,這位老師他想教太子所謂九十二種兵法,而太子對這些兵法都非常熟悉,使羼提老師,生大慚愧,當下就反拜太子為師了。有一次太子和很多釋迦種族的人比武,拿了宮中遺留下來最好的弓,一箭就射穿了七個金鼓。有一次又與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和難陀二人比武,太子用左手提起一隻大象,右手托住大象,把它擲於城門之外,大象墮落的地方,居然陷成一個大坑。所以古印度有象坑的遺跡。


 


第四節  出家~ (一)遊四門所見


悉達多太子在十七歲的時候,淨飯王就為他選擇了一個德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耶輸陀羅的與他結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所以他雖然身處塵勞之中,心常清淨無染,真是和蓮華一樣,生在污泥之中,而不染汙。到了十九歲時候,悉達多太子由於久居深宮之中,心裏很想到外面花園去遊玩遊玩。父王就派了許多大臣和宮娥彩女,陪同太子出遊花園。另外命令一位有大智慧的大臣,跟隨太子,親侍陪伴,以便顧問酬答。太子首先來到東門花園,正巧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髮白面皺,骨瘦如柴,駝了背,彎著腰,手裏拿著一根拐棒,步履極其艱難,實在令人十分感歎。太子就問,這是什麼人呀?侍臣答曰:太子,這是老人呀。當時太子觸景生心,心裏就悶悶不樂。他感覺到世界上的人一個個都有老苦,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老苦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解決老苦的辦法,由此就不去遊玩,回宮去了。


從前有一位洞山良介禪師,他做了一首詩,很有意義的,他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要牢記良介禪師這首詩。下定決心,精進勇猛地來做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大乘菩薩行願,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


從前有一個老和尚,他正在打坐修學禪定工夫的時候,突然間看到天井之中,有一個人歡天喜地的在那裏跑來跑去,看他樣子,是非常開心愉快地手舞足蹈走來走去。這位禪師就感到很奇怪,我這個茅蓬,清淨無侶,只有我一個人。這個人從哪裏來呢?很疑心的問著,你是什麼人呀?答曰:「我是鬼王。」禪師又問,「汝做鬼王有多少年哪?」這個鬼王他用詩歌答說:「古古今今八百秋。」禪師又問:「你做鬼王難道不感到痛苦嗎?」答曰:「也無煩惱也無憂。」禪師說:「為什麼汝不到世界上去投胎做人,這豈不是更好修行學道麼?」鬼王以感歎的口氣答曰:「大師勸我投胎去,只怕來生不肯修。」鬼王說,我現在仍然做鬼,還知道修行用功,如果去投胎做人,轉過身來,把前生諸事都忘記了,更受到世界上種種境風迷雲,遮蔽性天,一迷再迷,起惑造業,依惡因感惡果,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途受苦,這樣一來,我害怕連鬼王都做不成了。通過這個鬼王的幾句話,對我們修行學佛的人來說是會有很大的啟發和鞭策。總的一句話,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只怕來生不肯修」嘛。我們要把良介禪師說的「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二句話,牢牢謹記在心,是大有好處的。


過了幾天,悉達多太子第二次又請求出去遊玩,就到了南門,又碰到一個病人,睡在路旁,翻來覆去的呻吟叫苦,神魂顛倒,十分痛苦,形狀極為可憐。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病人呀。太子看到病人的痛苦,十分可怕。我們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的,四大不調,則百病叢生,不但大病是苦,就是頭痛、牙齒痛等小病也是痛苦難熬。世界上人,哪一個人能夠不生病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解決病苦的辦法,十分煩惱,無心去遊覽,就回宮去了。古人說:「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被五欲迷。」這二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次太子又向父王請求出去遊玩,在大臣和許多宮娥彩女的陪同下,到了西門。剛巧又看到一簇人抬著一具死屍,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人死是四大分散,百苦交煎性命交關的時刻。就像那活活的牛,把它的皮剝了下來那樣,又正像那活活的烏龜,把它的殼子生硬脫了下來一樣。這一情景是多麼痛苦多麼悲慘呀?悉達多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死人。太子想了一想,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後一死,無論是什麼人,都是無法倖免。


最後到了第四次,太子出遊到北門的時候,突然間對面來了一位威儀濟濟,道貌堂堂的沙門。他身穿袈裟,一手持缽,一手拿了一根錫杖,安詳地走了過來。悉達多太子一見,心裏生大歡喜,就對這位沙門合掌恭敬地請問:你是什麼人呀?答曰:我是比丘。太子又問,比丘是做什麼的呢?答曰: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的僧人。我們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四種最大的痛苦。太子聽後心想:我一向要解決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的根本痛苦,他說得太好了。太子正想再進一步仔仔細細地向他求教,但是一剎那間,抬頭一看,這位沙門忽然不見了。這時太子心中格外感到悲喜交集。悲的就是要想再問修道的方法,可是比丘已不知去向。喜的就是要解決人們的老病死苦,有了榜樣,太子非常高興地回宮去了。經上說太子在游四門時候,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個出家修道的比丘種種情景,這都是淨居天人,作瓶天子為了要幫助太子出家成佛,化現出來的,作為助道因緣。


 


(二)耶輸陀羅的災難


有一天悉達多太子就到淨飯王皇宮裏,去向父王要求,准許他去出家修道。淨飯王一聽到這句話,當下淚如泉湧。太子的妻子,耶輸陀羅也在旁邊,淨飯王以沉痛心情,就拉著太子的手說:「悉達多!如果你能有兒子的話,我就同意你去出家。」太子馬上用手對耶輸陀羅的腹部一指,說:「父王,她有娠了」,此時,耶輸陀羅吃了一驚,就得了胎。這就是指腹成胎的故事。也說明了釋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議神通妙力,是超出我們一般人常識所能想像的。後來經過了六年之久,才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羅侯羅。羅侯羅怎麼會在母胎裏住了六年?這是他前世因果所造成的,自作自受。耶輸陀羅在悉達多太子出家之後六年,生了兒子,諸釋種議論紛紛,誤認耶輸陀羅不守家規,應該把她處死,但是耶輸陀羅心中明白,這是太子指腹成胎,並非我的過錯。這種石沉大海不白之冤,幾時能得昭雪,真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心中極為痛苦,經過一再細思苦想之後,就下定決心,親向父王請求,為她燒一火坑,耶輸陀羅抱著羅侯羅,就在這個熊熊烈焰的火坑前面,對天發誓說:「我兒子羅侯羅如果真是悉達多太子指腹成胎,我母子二人跳入火坑安然無恙。如果不是這樣,使我母子二人,當下燒死。」發誓之後,當下英勇地跳入火坑,正在這千鈞一髮時刻,頓然間從烈焰熊熊的火光裏,湧現出一朵紅色蓮華,托住耶輸陀羅和羅侯羅。母子二人安全無恙,精神煥發。釋迦種姓見此景像,歎為稀有。謗聲穢言,頓時雲消霧散,浪靜風平,大家稱讚耶輸陀羅是一位端莊賢淑、女中英雄。至今佛教贊誦之中,還有「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的二句話。


 


(三)仙人求見


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來皇宮求見淨飯王。他說:「據我觀察天文所知,在七天之內,悉達多太子如果不出家修道,就做轉輪聖王,又名金輪王,有七種寶物隨身帶,能夠統治一四天下。」什麼是轉輪聖王的七寶呢?


 


(1)金輪寶。大王坐在金輪寶上面,一天一夜,能夠周遊東、南、西、北、一四天下。也就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一四天下,為轉輪聖王所統治的範圍。


 


(2)女寶。即是轉輪聖王的第一夫人,名叫淨妙德,她能夠生育一千個兒子。


 


(3)馬寶。金輪王有一匹寶馬,名叫勇疾風,能日行千里。


 


(4)象寶。大王坐在白象王身上,自在無礙,安如泰山。


 


(5)主藏神寶。是財務大臣,金銀財寶,一切具足。


 


(6)主兵神寶。是金輪王的護衛大臣,大王周遊世界,所向無敵。


 


(7)如意寶。即摩尼寶珠。能生出一切眾寶。聽從大王廣行布施,救濟眾生,有求必應,人人滿意。在金輪王登位時刻,這七種寶貝,自然而然,從虛空之中飛來,供給使用。什麼叫金輪王?世界上輪王有四種不同。第一是鐵輪王,他能夠統治一天下。第二是銅輪王。他能夠統治二天下。第三是銀輪王,他能夠統治三天下。第四是金輪王,他能夠統治四天下。淨飯王聽了仙人的話後,希望太子能夠做轉輪聖王。不願他出家修道。就在七天之內,特別派遣侍臣和宮娥彩女,輪流值班,加意守護,不令太子離開皇宮。


 


(四)夜半逾城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裏,正是宮女熟睡時,太子忽然聽見空中有人在叫太子的名字說:「悉達多!悉達多!您的夙願忘記了嗎?」太子說:「你是誰」答曰:「我是淨居天人。」太子說:「我並沒有忘記夙願,因為我在深宮之中,父王守衛嚴密,所以沒有辦法走出皇宮。」天人說:「您真是要出家修行嗎?現在正是時候了。」太子聽到這裏,感到萬分高興,就叫馬夫車匿,駕上駿馬健陟,就由四大天王(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捧著四個馬蹄、在淨居天人的神力護持下,半夜裏飛出王宮。出了北門,回顧巍峨的宮城,發誓說:「我若不能求得正覺,度眾生離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羅城。」


 


(五)深山斷發


太子到了雪山之後,達到了出家的目的。回想了遊四門的時候,遇見那位剃除鬚髮,相好莊嚴的比丘,就用隨身佩帶的刀把頭上的紺青發剃了下來。他說:「願斷我及眾生一切煩惱,以及夙世的業障。」就把剃下的頭髮擲於空中,此時三十三天的帝釋天王,把佛剃下的頭髮,恭恭敬敬捧到忉利天宮去起塔供養,這就是天宮中供養佛的四塔的第二個塔,叫做發塔。事前太子摘除發中明珠以奉還父王,脫去身上的瓔珞以奉還姨母,同時又脫下身上華美的服飾贈與耶輸陀羅留作紀念。太子又託咐車匿帶個口信,對父王說:「世上生死離別無有定期,我今出家是為眾生尋求解脫之道。」又帶信對耶輸陀羅說:「人生在世,恩愛一定是要分離,我今已斷除這種苦惱,希望你不要妄生貪戀,悲哀憂愁。」悉達多的話,真是字字法語,句句嘉言,我們只要記在心中,依教奉行,就一定能夠消除煩惱,心身安樂。「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亦分離,人情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這是千真萬確的話。


悉達多太子在雪山,又見到一位身穿袈裟打獵的獵人,太子一看到袈裟,就非常歡喜,把自己穿的寶貴衣服脫了下來,與獵人調換。太子穿上袈裟以後,他的容貌頓時改變了,儼然是一個威儀有度,嚴肅安祥的出家比丘了。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這個獵人,為什麼要身披袈裟去深山中打獵呢?因為在印度山林之中,有很多獅子百獸,一見到身披袈裟,認為一定是慈悲修道的出家人,對之不會加以殺害,所以不必遠而避之。狡猾的獵人就利用這件袈裟來偽裝自己,掩蓋了本來面目,這樣一來,獅子野獸上了他的當,慘遭殺害的不計其數。


 


(六)五載參訪和六年苦修


太子身披袈裟以後,就安詳徐步地到處去尋師訪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衣,有的身穿樹皮,有的躺在泥土裏,有的臥在荊棘上,就問道:「你們修這些幹什麼?」跋渠仙人答道:「欲求升天。」太子說:「升天雖然快樂,天福享盡,還要墮落呀。」他和眾仙人反復問答了很久,發現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的辦法,住了一夜,即便辭去。再繼續前進,到彌樓山麓,訪問當時著名的阿蘭迦蘭和郁頭藍弗二位仙人,他們所修四禪四空禪定,成功之後,也只能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天人壽命雖然比我們人間長得很多,到了天福享盡的時刻。依舊要墮落下來,隨自己過去所做的業因,而感受苦惱的果報。就像古代很多劫數以前,有一位郁頭藍弗仙人一樣的,他們苦修世間最高的非想非非想的禪定,到了功成以後,就生到最高一層天,名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待天上福報享盡的時候,依舊又墮落到世界上做畜生道裏的狐狸,以及大海裏的水獺,受諸苦惱。這位仙人他為什麼升天以後,天福享盡,又受到狐狸和水獺的惡報?因為這位仙人,在過去修行的時候,為了厭煩趨靜,就到深山中修道。山裏是一片綠樹成蔭,有很多飛鳥在樹上枝頭棲息,或在空中飛翔,唧唧喳喳地鳴叫著。他經常聽到鳥叫,心裏感到厭煩就起了一念恨心,發了惡願說:「最好有一隻飛狸,就是飛的狐狸,把這些鳥雀都吃掉,以免妨礙我的用功。」這位仙人被鳥叫聲干擾得心煩意亂,又跑到海邊入定用功,不巧的很,海邊又有許多魚類在水裏游來遊去,跳躍作樂,這樣又妨礙他的用功修行,心生煩惱,又發了一個惡誓,說:「最好有一個水獺,把這些魚類統統吃光。」郁頭藍弗大仙他在用功修行時發了罪惡誓願,誠則靈。甯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因為道人心,言重如山,有感必應,所以當他天福享盡的時候,雖然經過多劫,依舊要依因感果,墮落做狐狸與水獺的惡報。《金剛經頌》說:「縱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說明了世間禪定不是究竟解脫之法。


悉達多太子,經過五年參訪,尋師訪道,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到泥連河西岸,優樓頻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觀察到眾生的根基和機緣,還需要等到六年之後,方才成熟,可以得度。因此就在這裏來勤修苦練,入定修行。精進行道,心身不動。用自己的智慧光明,照徹一心本源。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與一粒麥來充饑以外,主要的就是以禪悅為食,所以才得到法喜充滿。他就這樣度過了六年之久的漫長歲月,在這段時間裏,還有一些麻雀,在他頭頂做窩。有許多蘆茅和樹藤纏繞了他的雙腿。這就是佛經裏所載的「五載參訪,六年苦行,雀巢築頂,蘆茅穿膝」的歷史故事。 


再說馬夫車匿,受了太子的囑託,把太子的珠寶衣服等物帶回王宮,又把太子所囑咐的口信,告訴了淨飯王和耶輸陀羅。他們聽了以後,心裏非常難過。淨飯王當時就悲傷地說:「阿私陀仙人的話講得對呀。」但是他還不甘心太子出家,馬上就派出親族中五位大臣有憍陳如、阿鞞、跋堤、十力迦葉、摩訶男。趕到雪山去尋找太子。淨飯王對他們說:「如果太子找不回來,您們五人就不要回來見我。」因此這五個大臣,費盡心力,東奔西找,終於在跋迦仙人的苦行林裏,找到了太子。但是悉達多太子決心出家修道,並且發了誓願說:「不成佛道,不回本國。」這五位大臣也不能回宮向大王銷差,只好跟隨太子一起去修行學道。


 


第五節  降魔與成道 ~ (一)接受牧女的供養


悉達多太子在雪山,經過了六年的勤苦修煉,得大神通。他自己知道,不久就要成佛得道了。佛的慈悲心切,又想到如果我就這樣得道成佛,恐怕會使眾生發生誤會,以為修行只要仿照太子以饑餓苦行就行了。因此他就出定起來,離開了道場,走到尼連河去洗澡。洗淨身上六年來的積垢,同時又接受了難陀和波羅二位看牛牧女供養的乳麋粥來滋潤身體。隨從太子一起修行的五位大臣,此時看到太子放棄苦行,心生誹謗,說太子退失了修道的初心。便到波羅奈國鹿野苑去修苦行去了,他們互相約定,以後誰也不准再理睬太子。


 


(二)降魔


太子見五人離去,便獨自走到尼連河畔美麗的菩提樹下,在一塊大石頭上,鋪上吉祥童子所獻的吉祥草,結跏趺坐,發誓說:「不成佛道,不起此座。」這就是說:我現在坐在這裏,如果不成佛的話,就堅決不起來,一定要成佛才起來。太子這種驚天動地的誓言,當時大地六種震動起來。(六種震動:震、吼、擊、動、湧、起)頓時天搖地動,連天上第六層寄居天的波旬魔王宮殿,也震動得非常厲害。魔王有神通,用天眼一看,知道悉達多太子在對菩提寶座發出誓願要決定成佛。因此心生瞋恨,堅決要去破壞,他先派了三個魔女,長女名叫悅彼,二女名叫喜心,三女名叫多媚,用種種媚態來惱亂迷惑太子,而且又說了許多甜言蜜語,勸請太子回宮,紹繼王位,享受榮華富貴。太子不但不為魔女所動,以神通力用手一指三個魔女頃刻間變成了三個老太婆,個個都是髮白面皺,醜陋不堪。魔女用盡神通,也無法改變這種醜態。他們彼此之間,心生怖畏,大家都哭哭啼啼跪了下來,對佛懺悔,求佛慈悲救度。波旬魔王知道他的魔女美人計失敗之後,心裏更加忿怒,就親自帶領許多魔兵魔將,用刀槍劍戟種種武器,前來興師問罪:「悉達多你為什麼將我的魔女變成老太婆?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好,現在你看刀!」太子再次顯神力,以手指著波旬魔王說:「我過去久遠劫來,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聖賢,福德智慧不可思議,並不是波旬你的魔力所能摧毀的。」話音落地,只聽到一聲巨響,煞時間魔王就應聲倒在地上,如癡如醉。其他魔王魔兵看到這種可怕情景,都一齊跪了下來,誠誠懇懇地對佛哀求懺悔,愍念彼等癡昧無知。佛心是慈悲仁愛,看到魔王父女既知改惡從善,當下就使他們恢復了健康。端正了容貌。佛雖然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但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所以寺廟裏的佛殿,就叫大雄寶殿。


 


(三)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精進修行。所修的內容,就是把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來個迴光返照,徹悟心源。也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靈光獨耀,湛寂澄清的境界。正像那寒潭清水,皓月當空那樣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寒潭清水,是寂靜無波,就是寂而常照的境界;皓月當空,天上一輪月,清光皎潔,當空普照,這就是照而常寂的境界。


佛經過六年的修行,終於把心中的粗塵細垢,妄想執著,滅得一乾二淨。到了煩惱斷盡,智慧圓滿的時刻,把心中的黑暗完全消滅了,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出來了。定功現前,機緣成熟,因此就在三十歲那一年十二月初八日半夜裏,看到天上一顆明星出現,觸景會心,剎那之間頓然大悟。這就是本覺理與始覺智合為一覺,如如理如如智,理智不二,就證到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涅槃境界,這就叫做成佛,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的果位。


從表面上看來,佛是在雪山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實際上釋迦牟尼佛他是多生以來,早已成佛了,可是他成佛以後,又在十方世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時時刻刻為眾生謀幸福,心心念念使眾生得安樂,修福修慧,自度度人。現在示現悟道,並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佛成道時說的幾句話,言簡義豐,內容極為豐富。把佛所開悟的根本真理,和盤托出,一語道破。佛所開悟的道理,就是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本來一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此理幽深玄妙,非一般凡小所能理解,故三歎奇哉。


 


(四)成佛是怎麼一回事


佛覺悟到世界上所有眾生,本來都具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德相。但是眾生雖具有佛的智慧德相,為什麼依舊還是眾生呢?因為眾生有了妄想心,有了執著心,迷了真心,生起妄心,卻把這虛幻妄心當作真如妙心,叫做迷真逐妄,執妄為真,所以才有種種妄想執著。這妄想心,執著心,也就是我們眾生的我執煩惱和法執煩惱,塵沙無明煩惱。世界上所有眾生,都不覺悟,現在所有一切境象,都是無常無我的道理。於無常的諸法之中,執著為真常,於無我諸法之中妄執為有我,有了我執與法執二種煩惱心。由是生起貪心瞋心愚癡心的根本三毒煩惱。這三毒使我們對本具佛性的智慧德相,迷而不知,隱而不顯,就不能成佛得道了。那麼我們是不是永遠不能成佛,永遠做眾生受痛苦呢?當然不是的。只要眾生發大菩提道心努力修行,把心中妄想執著煩惱消滅,我們本具的無師智慧,自然智慧,也就是心中所具足的大智慧光明就會顯現出來,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種無窮無盡的智慧德相,就與佛的智慧德相,心心相印,通達無礙,這就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可思議的道理。


什麼叫做不可思議呢?就是口欲談而詞喪,心欲緣而慮忘,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議,這叫做不可思議。正是《法華經》所說的:「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道理。因為心、佛、眾生,在名字上看起來雖然是有三種的不同差別,但實體是一。這裏說的心:是指真如妙心,十方諸佛修行得道,就是證得真如妙心,就叫做成佛。我們眾生迷了這個真如妙心,就叫做眾生。我們舉一個佛字:諸佛所證的真如妙心,就是在眾生一言一默,一動一靜之中去求。我們說眾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來修行,將來功行圓滿,決定成佛。這個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道理,是我們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來,我們眾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就是說的這個實相無相無上法門的道理。


靈山塔到底是在什麼地方?看起來遠在天邊印度,其實近在心中,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堅決要求自己,發奮圖強,精進不懈,勇往直前,才會有光明幸福的前途,得到究竟徹底的成功。我記得從前有一個居士,他到寺廟裏去燒香拜佛,看到佛殿裏供奉著一尊觀世音菩薩像,手裏拿著一串念佛珠子。一般信佛的人,大家都知道,念佛珠子是作為念佛記數的用途。但是觀音菩薩,他手拿了珠子念什麼呢?這位居士他想來想去想不通,就請問一位老和尚說:「老師父,觀世音菩薩手拿念佛珠,到底是念誰呢?」老師父以慈悲的音聲回答說:「居士,汝不知道嗎?觀世音菩薩手拿佛珠,就是念觀世音菩薩。」這位居士聽了老和尚的開導後,心裏半信半疑。又問:「老師父,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念自己的名號?」老師父又說:「居士,求人不如求己。」居士聽了,當下對於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悟解。所謂「迷時靠師度,悟時要自度。」說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自己修行,才能度脫自己的道理。


釋迦牟尼成佛之後,證得這種境界,知道一切眾生,人人都具有佛性,修起來就一定能成佛,所以《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他一碰到人,就恭敬禮拜,並說:「我不敢輕汝,汝等皆當作佛。」也就是這個道理。佛把一切眾生的痛苦,就當作自己的痛苦一樣,把一切眾生的安樂,就當作自身的安樂一樣。這就是佛教的所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離苦得樂的精神和理想。把眾生的幸福與快樂,煩惱和痛苦,都和諸佛菩薩的慈悲心情聯繫在一起,所以佛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救度眾生、離苦得樂,這件大事,放在修持法門的第一位,菩薩所發四弘誓願,第一個大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個才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三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第四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就像地藏王菩薩所發的大願一樣,他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釋迦牟尼佛,棄捨王位而出家修道,就是從這一願望出發的。


譬如一棵大樹、眾生就像大樹的根,靠水火風土各種助道的殊勝因緣,才能開花結果。佛得成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說樹如果沒有樹根,就不可能開花結果。佛離開了眾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得道成佛。佛有一天對許多弟子說:「一滴水怎樣使他不會幹掉?如果把它放在空中,就會被風吹幹;如果放在地上就會被土吸幹。只有放在大海之中,和海水融和在一起,它才是永遠地不會乾涸。」這樣看來,大乘教義的真理,就是要普度眾生,和眾生永遠在一起,施以種種方便,賜以種種安樂。普令眾生遠離一切苦惱,得大自在安樂,實現人間佛教,涉俗利生。


《華嚴經》裏面有說:「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釋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眾生,同登華藏玄門,共入毗盧性海。華藏玄門,是一真法界的大總持門,毗盧性海,是如來藏心的妙莊嚴海。就是要祝願人人成佛,個個得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第六節  一生教化 ~ (一)鹿野苑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自從菩提樹下得道以後,觀察到五比丘,他們善根已經成熟了,可以得度。首先就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去化度他們。可是憍陳如等五人,他們聽到悉達多太子已經得道成佛,不久要到鹿野苑來說法,就互相約定,如果佛來,我們大家都一起回避起來,不去理睬他,也不去見他,也不聽他說法。由於佛的福德莊嚴,來到鹿野苑時,這五人不約而同地統統都跑了出來,恭恭敬敬地來迎接,或為敷坐,或執衣缽。對佛禮拜,誠誠心心恭敬地聽佛開導。佛在鹿野苑住了三個月,為他們三轉四諦法輪,講授苦集滅道四諦法門,憍陳如尊者,聞法之後,他最初得到解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得阿羅漢果,其他四位弟子阿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也先後聽佛說法得阿羅漢果。佛對五人說:「善來比丘。」他們五人的頭髮和鬍鬚,都自然而然地落了下來,成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到此世間三寶皆已具足,佛寶即是釋迦牟尼佛,法寶是四聖諦法,僧寶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鹿野苑是在波羅奈國一個古代帝王養鹿的地方。傳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的時候,為了度脫野鹿的痛苦,化現一個鹿中的大王,叫善鹿王。他這一群鹿,一共有五百隻。由提婆達多惡鹿王所帶領的另外一群野鹿,也有五百隻。這二群山鹿總共是一千隻,當時那波羅奈國的國王,名字叫梵摩達。有一天,這位國王帶了很多隨從的人,到山中去旅遊打獵,把這產鹿山林,全部圍了起來,採用一網打盡的辦法,釋迦善鹿王與提婆達多惡鹿王,所有二群一千隻鹿,正在這個山裏生活飲水吃草。在這種萬分緊張的生死關頭,二頭鹿王在一起,互相建議,為了保衛這麼多鹿的生命與安全,我們兩個鹿王可以去向梵摩達大王請願。大王:「如果您今天一下子把全山的鹿全部打死,使鹿絕跡,今後您要品嘗鮮美鹿肉的味道就不可能了。現在建議由我們二群山鹿,每天進貢一隻美鹿,這樣可使大王經常能夠吃到新鮮鹿肉的美味。豈不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由於二個鹿王,言得有理,梵摩達國王答應了這一合理要求,從此以後,釋迦善鹿王,與提婆達多惡鹿王就輪流天天把一隻山鹿,供給國王。經過了一段的時間,碰巧有一次在提婆達多這群山鹿中有一隻母鹿,腹裏懷有小鹿。這一天正輪著他去進貢,母鹿心裏想到,自己今天去送死問題不大,可是肚裏一隻小鹿過了幾天就要出世,怎麼辦呢?正在急迫之時,想出一個辦法,就向鹿王要求先派別的山鹿去進貢,等我小鹿生了下來,再去送死。不幸的是這個提婆達多惡鹿王,沒有同意它的請求,說:「你想過幾天再去送死,有誰願意先去送死?」母鹿認識到惡鹿王兇惡成性,就向善鹿王提出請求,這只善鹿王想了一想,到底叫哪一隻山鹿先代替它送死呢?最後就決定親身去替代母鹿,走到大王的御廚裏,請他們開刀,貢獻大王。廚師們一看今天是鹿王親自前來進貢,大家都感到驚奇,馬上去報告梵摩達大王。大王就問鹿王說:「難道你們這麼多鹿統統被吃光了嗎?」善鹿王說:「沒有,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多了。」大王說:「山鹿既是增多,為什麼今天要你親來送死呢?」善鹿王就把這只母鹿的情況說了一遍。這件事使這位殘暴的大王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善根成熟,宿因發現了,頓時感到非常慚愧,自知罪業深重,趕快誠懇懺悔。當下就對這位大慈大悲捨身救度眾生的善鹿王說:「你是鹿頭人,我是業障深,我從今日後,不食眾生肉。」從此以後,這位波羅奈國的梵摩達大王就永遠吃素不吃葷了。這真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是會有深刻認識和啟發。素食不但能培養人們的慈悲心,對於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過去深山古剎裏面,許多高齡大德、長老,多是八、九十歲,他們都是吃長素的。


 


(二)度耶舍等五十一人


再說波羅奈城裏面,有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名叫耶舍。十分聰明,天資很高,大有夙根,家中非常富有,是這個國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耶舍生活豪華,身掛瓔珞,男僕女傭,前呼後擁。這種富貴榮華,在佛教看來,是他過去的善因所致。有一天,他睡覺醒來,忽然間看見許多女傭東倒西斜地睡眠,那種醜態百出的難看情境,使耶舍觸目驚心。感到十分厭惡、因此就產生了一種要求超脫世俗塵勞,喜愛清淨幽居的心念。機緣到了,正在他深思時刻,忽然看到一道光明,照亮了耶舍的心身。他就尋光向前走去,走到恒河邊上。耶舍正在研究怎樣渡過恒河的方法,忽然聽到佛的聲音說:「耶舍汝可以過去,我這裏有離苦的方法。」耶舍一聽佛的法音,頓時覺得身心非常愉快,馬上就不顧一切,精神奮發,勇敢地渡過了恒河,一直奔到佛前,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清淨莊嚴,威德具足,心裏生大歡喜,當下就五體投地,一心禮佛,請佛度他。佛答應了耶舍的要求,對他說法開導。耶舍當下深悟諸法,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遠塵離垢,得到了法眼的清淨。釋迦牟尼佛再為他說了四諦法門,耶舍當下大徹大悟,證了阿羅漢果位,求佛度他出家,佛說:「善來比丘。」而耶舍的鬚髮自然落了下來,成了一個清淨莊嚴的比丘了。


耶舍的父親,到了天已夜晚,還不見兒子回家,四處尋找,走到恒河邊上,看到耶舍的鞋子丟在河邊就跟蹤尋到佛這裏來,佛就叫耶舍暫時回避一下,以免他的父親,知道兒子出家,一時思想不通,會產生痛苦。佛看到耶舍父親,就問他說:「你是不是尋找你的兒子?」說:是的。佛說,「汝既為尋兒子來,請坐下聽我開導。」佛為他說四大五陰苦、空、無我等種種開示。耶舍父親聞法之後,當下心眼圓明,得大自在。佛為他傳授三皈依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簡稱皈依三寶。耶舍父親,名叫耶輸伽父,他是佛教中間第一個皈依三寶的優婆塞弟子。後來耶輸伽父看到兒子耶舍已經是一個道貌莊嚴的比丘了,心裏也感到非常歡喜和安慰。耶舍還有五十個最要好的朋友,耶舍是他們所信仰的最尊敬的兄長。耶舍的學問、道德和財富等,都在他們之上,特別是智慧更比他們大得多。大家一聽到耶舍跟佛出家,可想而知,這位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更值得我們五十人崇拜,所以就一起來尋找耶舍,要求引進,求佛化度。佛陀知道耶舍的朋友善根成熟了,可以得度,就接受了他們的要求。佛說:「善來比丘。」這五十人的鬚髮就自然落了,袈裟也披在身上了,成了比丘,佛便對他們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門,個個都得法眼清淨,證得羅漢的果位。這是佛成道以後,第二次又度了耶舍和他的朋友一共五十一人。同時還有一個優婆塞耶輸伽父。


 


(三)度三迦葉等一千人


釋迦牟尼佛,他化度了耶舍等五十一人後,又觀機施教,知道了迦葉波兄弟三人,善根成熟了,可以去教化他們。但是這位大哥哥,名叫優婁頻螺迦葉,他在印度當時九十六種外道中間,很有威望,是著名祀火婆羅門的頭子。又是頻婆娑羅王的師父,年齡是一百二十歲了。當然他是一個目空一切,非常貢高傲慢的老外道。佛當時只有三十歲想去教化一個一百二十歲驕傲成性的老迦葉,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佛下定決心,到老迦葉修苦行的地方,名叫木瓜林去訪問他們。佛就從一條廣闊的恒河水裏走過。由於佛的神力,使恒河的水當時居然兩邊分開,河中出現一條大路,讓佛走過。由於佛的神力,這位老迦葉和他的弟子們,從老遠地方,就看到一個年輕比丘,跳到恒河水裏,以為一定會被河水淹沒死亡。老迦葉發了善心,就叫弟子們放了一條小船,趕快去搶救這個比丘。等到小船靠近一看,居然在河中出現一條大道,大家心裏都感到非常奇怪。老迦葉就對弟子說:他神力雖大,還比不上我道真。老迦葉就對佛說:年輕比丘,你上我的救生船麼?佛答:很好。隨即又顯了神通,頃刻間,佛從船底心中湧了出來,坐在船上,這只船又不破又不壞,依舊完整如故。此時,大家都感到驚奇,對釋迦牟尼佛口雖不言,心中非常尊敬。可是老迦葉卻傲慢的對弟子們說:彼道雖高,不如我道真。後來佛就對老迦葉說:「我想借你的地方住幾天好嗎?」老迦葉回答說:「我這裏沒有空的房間。」佛就特地指著老迦葉降伏一條毒龍的房子說:「這一間房子可以讓我住住麼?」老迦葉就心存惡意的答應說:「好麼,如果你一定要住,我可以讓你去住住。」這個時刻,迦葉許多弟子們,心中都萬分的痛心,認為這樣一個相貌端嚴的比丘,今夜一定會被毒龍當點心吃掉。到了夜裏,這條毒龍出來了,瞋心大發,儘量放出毒氣,赤目暴牙的張開大嘴,向佛撲了過來,妄想把佛吃掉,可是佛手捧一隻缽盂,安然不動的入火光三昧,這三昧定火,熱量很大,燒得毒龍苦不堪言,無處藏身,只好求佛救度,就躲到這只清淨缽盂內藏身。龍頭緊靠著佛的手上,表示願意皈依三寶。這條毒龍,改惡從善,後來成了護法天龍之一。各處寺廟、大殿,塑造佛像後面的圓鏡上,都塑有一個龍頭,或是九條龍,就是表示天龍護佛。這天深夜時刻,老迦葉和他許多弟子都看到火光燭天,從來沒見過這樣大的烈火,認為可憐的年輕比丘,一定是被毒龍燒死吃掉,心裏都在悲哀痛惜。到了天亮,老迦葉帶了許多弟子,打開房門一看,都吃了一驚。怎麼這條毒龍,反而乖乖地躲在缽盂裏。老迦葉害怕弟子們生了異心,相信這個比丘的道德威力,就對他們說:彼道雖高,不如我道真。從此以後,佛一連串經過十七次顯示了神通威力。老迦葉心軟口硬,但還是不甘心失敗,不願意折服,還是說那二句老話:「他雖道高,不如我道真」。最後到了第十八次,老迦葉根基成熟了,釋迦牟尼佛運用他心通的特種功能,當下把老迦葉的起心動念,頭腦裏一念一念的想法,統統講了出來。迫得老迦葉山窮水盡,無路可走,詞盡言喪,有口難開,不得不五體投地,心悅誠服。他就以十分慚愧羞恥的心情,對他的弟子們說:「今天我才覺悟過來,我道雖高,實在比不上釋迦牟尼佛」。


優婁頻螺迦葉皈依佛後,認識到過去所修的祀火苦行,完全無益,浪費時間和精力,將來縱然升天,乃至生到最上一層無色界天,福報享盡,還要降落到三界之中,經受生死輪迴,現在要痛改前非,拜佛為師,投佛出家修行學道。就對弟子們說:「現在我要跟佛出家,你們打算如何?」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們老早都想跟佛去修行。只因礙於你的面子,不好意思開口,現在你要隨佛出家,我們一致贊成,雙手擁護,我們五百個師兄弟,統統隨師父跟佛出家。」老迦葉就把祀火的道具法器,統統丟到恒河裏,帶領了五百弟子跟佛出家了。佛對他們說:「善來比丘。」優婁頻螺等五百人都鬚髮自落,成為比丘的相貌,後來依教修行,個個都證到羅漢的果位。


再說老迦葉的兩個弟弟。一個叫伽耶迦葉,一個叫那提迦葉。他們在恒河流水中,看到了飄來大哥優婁頻螺迦葉祀火所用的道具法器,心裏十分不安,感到奇怪,不知道大哥那裏出了什麼嚴重事情,馬上派人去打聽消息。後來知道大哥和五百弟子,接受了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大家都隨佛出家去修道了,由是伽耶和那提兩個弟兄商量了一番,都認為大哥年高道深,都拜佛為師,我們各方面都不如大哥,於是各自帶領了二百五十個弟子,也趕到苦行林和大哥優婁頻螺迦葉一起跟佛出家。佛對他們說:「善來比丘。」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及五百弟子,大家鬚髮都自落,成了比丘相貌。我記得陶潛的《歸去來辭》裏有這樣的二句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幾句話對三迦葉弟兄和他們的弟子們,是真實的寫照,對我們佛弟子來說,也是很有教育意義,這就是佛度三迦葉兄弟的大致情況。


 


(四)度舍利弗、目犍連等二百人 


釋迦牟尼佛,度三迦葉後,不久又通過他的弟子,名叫馬勝比丘,傳授了佛的因緣教法。化度了六師外道之一,刪闍耶教徒舍利弗和目犍連,以及他們的弟子,一共二百個人,隨佛出家。


舍利弗漢譯為鶖鷺,因為邀鷺鳥的眼睛生得非常犀利,舍利弗的母親眼睛生得十分犀利,人稱她舍利,和母親名字聯在一起,就叫做舍利弗。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智慧的婆羅門教徒,精通印度的智書,十八經,四韋陀典。他在七歲童年的時候,辯論就能夠勝過十六國的論師。有一天,舍利弗走在路上,看到路邊高高的搭起一個辯論的講台。當時就有很多論師文人,都紛紛地跑到講台上去,舍利弗為了看熱鬧,也跟大家走上講台。這時,許多論師中間,突然走出一人,厲色大聲地對舍利弗說:「小孩子,你趕快下去。」舍利弗隨即回答說:「這是什麼地方?」答曰:「這是講台,你知道麼?」舍利弗說:「既然是講台,那麼你就不應該叫我下去。」論師說:「小孩子,難道你也會來辯論嗎?」舍利弗說:「你們要我辯論,就請你們先來一個人和我試試看。」這個時候,許多論師都感到奇怪,心想這個小孩子,有這樣大膽,居然敢來和我們這些老頭子大論師來辯論,真是蜉蝣撼樹,螳臂擋車,太不自量了吧!一個大論師就和舍利弗辯論,十分緊張激烈,結果論師辯輸了。第二個又來辯,也輸了。直到十六國的十六名大名鼎鼎的論師,統統都敗在這個七歲的孩子舍利弗的面前,這樣舍利弗的名字就名聞天下了。


舍利弗未出家前,有一位師兄弟,名叫目犍連,二人是親密朋友,他們預先訂有一個口頭契約,今後不管誰聽到好的道理,要互相通知,共同得益。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碰到一位馬勝比丘,看到舉止行動,非常大方莊嚴,實是一個威儀濟濟,相貌堂堂的長者。舍利弗對他生大歡喜恭敬,心裏想著,這位長老有這樣的莊嚴道貌,一定是得到一位非常好的師父教導。就問馬勝比丘:「您師父是誰呀?」答曰:「我的師父就是釋迦牟尼佛。」又問:「他教你什麼修道法門呢?」馬勝比丘就隨口說了四句偈:「諸法因緣生,緣滅法亦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了,對於因果緣起的真理,悟解很深,就歡歡喜喜的回家去了。目犍連看到舍利弗這種喜笑顏開的樣子,知道他一定是得到很大悟解,就問:「你今天得到什麼好消息呀?快說快說。」舍利弗就把馬勝比丘所講的四句偈子,照樣念了一遍,目犍連聽了,當下法喜充滿。他們二人於是對釋迦牟尼佛就生大恭敬和信仰。決心放棄刪闍耶的主張。就帶了他們的門下弟子,共二百人,一起投奔到佛的地方,去拜佛為師,出家修道。佛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說:「善來比丘。」他們頭髮鬍鬚都自然脫落,袈裟馬上披到身上,當下就變成道貌莊嚴的比丘。以後佛又為他們說了色受想行識五陰,都是苦、空、無常、無我等種種教法。這二百個人當下得到悟解,依教修行,成了阿羅漢果。


目犍連原是一個婆羅門教徒,不但是智慧很大,而且神通在佛的弟子中間也是出名的。他是佛教裏一個孝敬母親的榜樣。曾到地獄裏救度他的母親,所以佛教有的寺廟裏,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都舉行一次盂蘭盆會。誦念《盂蘭盆經》,就是一方面紀念目犍連尊者。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機會來超度各人多生以來父母師長,歷劫冤親,超生佛國,所以說不但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大孝子,他的弟子也都是大孝子,目連救母就是顯著的例子。世俗上有些人說我們佛教的和尚、尼姑拋父母、別祖宗,是個不孝的人,這真是太冤枉了。他們沒有研究佛學,不瞭解佛教有自利利他,普度眾生的道理,難怪他們會產生這種誤解。一旦懂得佛學,這種誤解不難迎刃而解,如湯消冰。


 


(五)教化的地區


釋迦牟尼佛,本著慈悲喜捨的宏大誓願去講經說法,普度眾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樣,滋潤一切,又像摩尼寶珠一樣,圓光普照,隨物現色。佛說法的特點:是隨類現身,隨機設教,大小上下,各各不同的根機,都能得到殊勝的法喜,所以佛經中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這個道理。


釋迦牟尼佛,從他成道後,到涅槃前,在他的一生裏,說了四十九年的教法。開了三百數十次的法會,除了最初所化度的五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的弟子以外,他還到過當時印度各國說法。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裏面的白池露,佛說了十六會的《般若經》。又到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說《大般若經》與《法華經》等許多大乘經典。又到庵摩羅園說淨名經等。又到毗耶離城附近獼猴江的一精舍,入不動三昧禪定。又化度了五百個做生意的商人。他們聽到佛的說法,個個都得證了阿羅漢果。然後又回答了許多比丘提出的問題。後來再到波羅奈國,說《出曜時世轉法輪經》等。在過摩竭陀國說《賢愚因緣經》和《華嚴經》等。摩竭陀國又叫無害國,那裏的人民,多是慈悲善良,沒有忿怒瞋恨的心情,佛最後曾在堅固林的地方,演說過《涅槃經》等,在毗耶離城的一棵音樂樹下面說了《灌頂拔除生死得度經》。


南天竺國的海濱,有一個楞伽山。釋迦牟尼佛曾住在這個山頂上,說《入楞伽經》。楞伽二個字,漢譯為不可往,意謂只有證到羅漢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夠到那裏聽佛說法。最使我們關心注意的一個地方,叫山際普陀岩,又叫補怛洛迦山。這個山上生長很多小百花。非常芬芳美麗,在老遠地方,亦能聞到它的奇異的香氣。補怛洛迦山,就是我們虔誠嚮往的觀世音菩薩清淨莊嚴的道場。佛就在這裏說了《十一面觀自在經》。在我們中國名聞中外的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示跡的名山道場。佛又接受了迦蘭陀長者,頻婆沙羅王的共同邀請,他們就為佛新建一座竹林精舍,佛常在那裏為眾說法。


佛經裏經常提到的一個名勝道場,這就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祇陀太子和給孤獨長者須達多,共同建成的一個說法的莊嚴道場。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印度舍衛國,有一位大富長者,名叫須達多。這位長者,歡喜做好事,常行布施,周濟許多孤獨的苦人,因此人稱他為給孤獨長者。有一天,為了兒子婚姻事情,到王舍城一位大富翁刪檀那長者家裏去。剛巧刪檀那全家老少都在緊張地忙著張燈結綵,擺設香花和備辦許多素齋筵席,看來是要邀請最高的貴賓光臨。須達多覺得希奇,就問:「長者,你今天這麼忙是為什麼?是祝壽做生日,還是為兒子舉行結婚儀式?」刪檀那長者說:「你說的都不對,我明天要請來一位福慧具足,萬德莊嚴,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的釋迦牟尼佛光臨我家,應供說法。」須達多長者,原是一個婆羅門教徒,現在善根成熟,一聽到萬德莊嚴的佛,激動非凡。須達多又問:「佛現今住在什麼地方?」刪檀那說:「佛現住竹林精舍,你不要急,明天天亮,佛就會來






2011年7月30日

偉大佛陀的一生 ~ 釋迦摩尼佛


偉大佛陀的一生


 


一生補處的菩薩:經過漫長的輪迴修行,慈悲的護明菩薩終於成為了一生補處的菩


即將秉承著昔日曾立下的五百大願在這最難以成等正覺得娑婆世界成就正等覺。





 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七步蓮花:佛陀在藍毘尼花園從母親的右脅降生,行走起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


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命名大典:佛陀以轉輪聖王的身份降生人間,佛陀的父親淨飯王非常的疼愛自己


的兒子。佛陀被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仙人佔相:佛陀的父親請來了著名的大仙人來為佛陀佔相,仙人看後告訴淨飯王


:您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偉大的覺者!可惜我老了,無法聽聞他的妙法了。



 得入四禪:太子見老鷹捕食蛇,心生悲憫,觀察到眾生的苦惱,而入禪定,得入


四禪。



 文武過人:太子16歲,精通所有學問與武功,可謂文武雙全。



成親娶妻:父王見太子終日悶悶不樂,便為其安排了一件婚事,於是太子迎娶了


美麗的耶輸陀羅。



 深受愛戴:太子與妻子深受百姓的愛戴。



 見醜生厭:太子夜見宮女們的睡覺時的醜態,對輪迴生起了極大的厭惡。



 出城四遊:太子出城,見生老病死之苦,於眾生生大悲憫,於輪迴更生厭離。



 夜別妻兒:一天夜晚,太子悄悄的走出房間,離開了妻子兒子。



遠離王城:太子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世俗的富貴繁榮,而去追求能讓自己與一切


眾生解脫於生老病死乃至一切一切的煩惱痛苦輪迴的方法。



 削髮更衣:悉達多削去瞭如煩惱一樣的髮絲,換上了梵天送來的衣,開始修行。



 難忍苦行:悉達多向所有世間的“成就者”們求學,嘗試了世間所有的修行方式,


達到了世間能達到的所有頂端境界,但他發現並沒有達到他出家的目的,於是放棄


了苦行。見天神於空中彈琴,了悟了中道。



 牧女獻供:一位牧女向悉達多供養了奶粥,悉達多因此得以恢復體力而重新開始


修行。




發願成佛:佛陀發願成佛,以碗碟放入水中,發願曰:如若能成佛,則希望碗碟


逆流而上。



 樹下參悟:佛陀於菩提樹下參悟,發誓不成正覺不離此座。當雨水下落天氣寒冷


時,龍王現身為佛陀遮雨



 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


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



 水淹魔軍:魔王見佛陀不為魔女所動,大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佛陀。


此時堅牢地神現身護持佛陀,水淹魔軍。



 魔軍敗退:魔王波旬的種種手段都沒能得逞,終於敗退。



 成等正覺:佛陀終於夜睹明星而悟宇宙真諦,歎曰: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從此,佛陀成就了宇宙中最完善慈悲與智慧



 梵天獻花:天主大梵天得知佛陀成就最正覺,特前來向佛陀獻花,以此緣起懇請


佛陀為眾生宣說妙法,讓一切眾生成就佛陀一般偉大的生命品質。佛陀慈悲應允。



 初轉輪:佛陀於鹿野苑度化了第一批弟子,開始了教化眾生的事業。


遊行教化:佛陀帶領著弟子們秉承著中道,履行著簡樸的行為態度,四處遊行,


應機的教化著所有弟子。



 回宮省親:佛陀的父親病重臥床,佛陀帶領弟子回宮省親。



 見昔日妻:佛陀與昔日的妻子耶輸陀羅相見了,並對她作了重要的開示。



 兒子出家:佛陀的兒子羅睺羅拜舍利弗為師,而出家。



 父王逝世:佛陀見到了病重的父王,並為他開示了三皈依法,父王因此得度。逝


世後,佛陀盡職孝道,親自抬父王的棺槨,為世人以身作則。





 升天說法:佛陀應天神的邀請,不動而上升天宮為了報答母親之恩德而升天說法。






 重返人間:佛陀在天宮說法後,沿著天梯下返人間,眾天神恭敬圍繞。




 有一王子貪戀自己美麗的妻子而不願隨佛出家,於是佛帶他來到天上。王子見天


女容貌美麗至極,反觀人間女子更像狒狒一般,於是以此因緣而出家。後來佛陀為


了幫助他斷除淫欲,而帶他去看了地獄中因過分貪著美色而感應到的烈焰痛苦,於


是這名王子真正的解脫了。



最後供養:佛陀接受了最後一次的供養,以表現出疾病這樣的方式提醒弟子們時


刻不要忘記無常,並表示即將進入大涅槃的境界。



 入大涅槃:佛陀對弟子們做了最後的開示後,安詳的右臥,進入涅槃。所有的人


都應佛陀入滅而悲泣難止,大地震動,人神共悲,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唯一依靠


將離他們而去。佛陀並沒有像他方世界的佛陀那樣選擇長久的住世,而是這麼早就


示現涅槃,因為他擔心弟子們會因為他的長久住世而放逸修行,可見佛陀的良苦用


心!然而佛陀的化身雖然離開了眾生,法身卻是一直存在的,他存在於佛陀創立的僧


團之中,存在於法本文字之中,存在於整個虛空界,只要有一個眾生哪怕是微小的螻


蟻需要他的幫助,只要因緣具足,佛陀的加持依然如住世時一樣無二無別。













2011年7月28日

泰國佛牌眾類介紹 ~ (部分圖片故事網路載取)

部分圖片故事網路載取


如有侵權請告知本人~本人馬上刪除



成功佛是泰國知名的佛陀之一 最早供奉於泰北成功佛本寺

成功佛的泰文名是พระพุธทชินราช (譯音:帕撲它琴拿納)

英文官方譯音Phra buddha chinnaraj 其中的紅字不發音

一般譯為欽拿納佛 或是七拉納佛 而成功佛是華人對祂的尊稱

據流傳及記載 均說成功佛 是力量最強大的佛 最漂亮的泰國佛

成功佛不僅是最美麗莊嚴的泰國佛,也被譽為最靈驗的泰國佛陀之一,神威顯赫

只要信眾誠心祈求,慈悲的成功佛都會協助信徒達成心願,不過願望要合理唷

而且泰國信眾都相信成功佛會保佑平安、健康、事業及家運都可以順利

因此泰國百姓的家中,大多也都是供奉成功佛最多,可見百姓對成功佛非常信賴



藥師佛泰文稱Phra Kring。泰文Phra是佛像的意思;Kring是指內有搖動符珠。藥師佛又名靈佛。靈佛之名乃源於搖動佛像時,藏於佛​​身中的小球(符珠)會發出清優的鈴聲,令人內心充滿快樂、和諧與寧靜,從而喚醒人們,提升自我意識,促進身心健康,增進財富。
 



崇笛佛牌來歷與其神奇功用。據說在佛曆2382年左右,泰國著名屈拉近佛寺,漢語翻譯為古鐘佛寺,出現了一位禪定與修行高深大和尚,名叫拍不他贊多。他當時是屈拉近佛寺第二代主持人,而其尊師據傳說是一位已修成阿羅漢正果師傅果。他便是瓦拉康佛寺的開出祖師,常顯神通化眾生相,普渡困苦中人們,其救苦救難的精神,極受當地人們的敬重。話說有一天拍不他贊多大師在禪定時,忽然聽到其師傅聲音:「徒兒明天早上日出很特別,早起到海邊看日出去吧!」拍不他贊多不敢怠慢,天還未亮就跑到海邊去了;說也奇怪當時天還未亮,但東邊卻已緩緩的發出了一道白光,先足尖角,慢慢才看到圓頂,然後是頭部白光佛身,最後是整尊最完美沉瑪地禪定佛像,呈現在東邊海面上,佛身下有三層法座,代表佛、法、僧三寶之園滿之法相;拍不他贊多大師高興的流下眼淚,大聲祈禱說:「謝謝師傅的恩賜,這尊先太陽而起佛像,一定會帶給人類幸福平安,我會把他賜給每一個人,凡佩帶或供奉者都會事事順心,廣結人緣,使財源跟幸福不盡;奉師傅之命弟子三拜。」扣拜完畢,拍不他贊多大師把出現在海上的佛祖牢記在心裡,太陽也漸漸升起來了。

大師回來後,馬上親手製造這尊光明莊嚴佛像。他用經粉香灰、聖土、和尚所吃剩的飯粒、和尚剃渡頭髮、香蕉五穀及其它聖物做為原料,而製成了各種大小不同的佛牌,再請各大名寺高僧、貴人等為這尊佛像加持、做大法會祝福頌經,製成84000尊,後在分發給來佛寺結緣的信徒。凡拿到阿贊多親製崇笛之人,據傳說:後來無不飛黃騰達。所以也造就如今屈拉近佛佛像價值連城原因;由於這佛牌靈驗與完美造型,得到當時皇帝特封這尊佛像為崇笛佛牌,拍不他贊多也被封為當時泰國第一位崇笛大和尚,崇笛是在佛教地位最崇高意思,由此可見崇笛佛牌是多麼受當時人們的崇敬。

崇笛佛牌得功用:
使生意興隆、財源不絕、逢凶化吉、對危急事有預感、人緣六合、辟邪降刀之傷害。據說凡佩帶崇笛佛牌者,只要用心善良,會有天神庇佑,必定凡事順心事事如意。



相傳,拍必打的來源為佛祖坐下一弟子,名"拍馬下格炸也納",他非常聰敏、長相英俊、且樣貌與佛祖有幾分相似,所以到任何地方化緣時都受到特別熱誠對待,更有善信誤認他為佛祖,這些一切做成了他在修行上的障礙,部份人更有很多閒言閒語,因有些女善信對他的款待,被說他與女子有染犯下重戒,"拍馬下格炸也納"有見及此,便利用神通法力將外貌改變、身材變成矮小、肥胖,而"拍馬下格炸也納"亦將眼長期合上,用手掩著面孔,意思是令對他不利事物,不能從眼、耳、口、鼻進入身體影響心靈,不理他人對他的閒言一心修行,因此有"拍必打"俗稱

在泰國掩面佛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就是:

"必打"馬下啦-----為兩手

這是一尊專保錢財不漏,而且有人緣六合,可驅邪、避險、避降、消災等功能。泰國人更稱這尊掩面"必打"馬下啦為掩面招財佛,它與"必打"媽阿屋俗稱「打架佛」,不論在外型與功用都有很大的分別。

"必打"媽阿屋俗稱「打架佛」----為多手(如四手或八手)

掩著身體主要孔道,雙眼、雙耳、鼻孔、口、肚臍、肛門,令對人不利的事物,不能進入身體影響心靈。在新、馬一帶,"必打"媽阿屋常被人誤稱「打架佛」,有人甚至相信帶了這尊佛像就會逢打必贏?同時亦會令佩帶者有無窮力氣?

注 :"必打"媽阿屋真正功用----其實〝必打〞媽阿屋掩面佛俗稱打架佛者,在泰國只是用來做為「避事佛」,也是此牌功用只限於避開小人與是非,也有人相信可避警察、意外,泰國人絕不會把"必打"媽阿屋當成是打架佛,因泰國人相信佛是主張和平。



泰文音(拉胡)華人多稱之為“天狗抱月”,是泰國民間流傳己久的靈物,凡曾供奉者都知道“那胡”佛牌是“霉運”的剋星,是一種難以用言語來解釋的防身物,佩戴功效利于剋制小人,破流年受阻之運氣,增添供奉者後天運,凡事都得心應手,尤其是古巴傑剎達大師的“那胡”佛牌,早己名聞玄界,因大師以稀有難尋的單眼椰殼,親手精心雕刻而成,可謂是靈物中的珍品。


按照古印度(人首蛇身阿修羅)婆羅門教經咒之法典記載,羅候神為一類夜叉妖怪,其父為威巴吉,其母為辛希卡。出世時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蛇。據說羅候是婆羅門西咭能天王濕婆神使用十二尊魔頭之燐火點化或阿修羅,是九星之神中第八位星相神,法力無邊。


約於一萬年前,拍那麗神輪迴轉世為龜年代,眾神仙在乳海舉行盛大攪海儀式,以製成甘露。據說能被邀是次儀式者皆為福德正神,只要能得甘露,都擁有不死之身。羅候神得釋此事後,運用無上魔法,混進眾神當中,並成功地分得甘露,可惜被太陽神和月亮神識破,於是太陽神和月亮神向拍那麗神告發,毗濕奴盛怒之下飛出法輪,把羅候串身切斷。但因羅候飲下甘露,擁有不死之身,才不致當場斃命。傳說其下半身毗濕奴以法輪斷後,從宇宙中墜落,形成彗星和流星。


羅候神從此懷恨在心,發誓要將天地間所有小人,告密者一一消滅及和吞噬,羅候神時時會飛上天空,一口咬住太陽或月亮企圖吞噬下去,以報下半身被斬。


泰國人認為發生月食,就是羅候神所為,因此要舉行盛大的祭拜典禮,使羅候神吐出月亮,而月食或日全食往往在人間可能相隔數十載,所以每每有月食或日子出現時。各位聖僧及白衣法師等,都認為此日子為開光督造那胡羅候天神佛牌及金身像最佳時刻,可以將羅候神咒密等加持到極點。






著名的坤潘警長是拾到金佛牌創始人


在約七百年前的暹邏(今為泰國)、 Jatukam Ramathep(拾到金、拉馬迪)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國王,控制了暹邏三份二的國土,身為一國之君的他還時時關注百姓的生活,立誓要給百姓定居樂業的生活。當拾到金國王逝世后,他愛民如子的精神感動天,被封為天神,百姓有求于他,無不有求必應,紛紛建廟安奉其圣像膜拜。


在泰南洛坤府,有一著名警長坤潘,他在任時屢建奇功,破案無數,凡是神秘、危險的場面,他都能趨吉避兇的平安度過,被人尊敬為警察長官。 坤潘活了108 歲,逝世于 2006 年 10 月 5 日,約有二十萬民眾到位于洛坤 Si Thammarat 的 Wat Pra Mahathatt瞻仰他,盡管警方封鎖前往寺廟的路,成千上萬的人仍然從夜晚步行至寺廟送坤潘最后一程,可見坤潘多么德高望重,萬人敬仰的正派人物。坤潘與拾到金結緣,起源于一名女乩童,拾到金上她的身,托人去叫坤潘來。當有人奉命去找坤潘時,坤潘已倚門而等,有上千人跟著他去寺廟。


坤潘一到寺廟,拾到金馬上開金口說,他等坤潘已等了 1 千 500年,過去因被一位白衣使者封銷風水而發揮不到功力,救不到人。因此囑咐坤潘幫他做一個金身,必須找一棵名為 Theptharo的古樹來雕刻其神像。坤潘在森林找了很久,終于找到一棵 Theptharo古樹,坤潘指示此樹要由中間砍伐,但樹砍倒后,工人卻無法將樹搬出樹林,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能移動樹木。坤潘畫了一張虎眼符綁住樹身后,工人就輕而易舉的把樹運峪山來,由坤潘親自雕刻了拾到金神像。


1986 年,在洛坤風水地的州政府及人民支手寺和樂捐下,納坤在 1987年成功依拾到金神指示,突破傳統的做了第一枚圓形的拾到金佛牌。當年,泰國的佛牌多是四方形或長方形,當時每一枚的售價僅是泰幣 49元,如今已水漲船高到每枚泰幣一百萬元(約馬幣十萬令吉)。


目前,在市場上,你想要花一百萬泰幣來買坤潘所制的第一批拾到金佛牌,聽說擁有者連有人拿一輛馬賽地賓士汽車來換,他們都搖手拒絕,真是千金也一枚難求,一枚經過念經、開光的拾到金佛牌,法力無邊,助人無數,人人戴了,事業順利,財運亨通,這二十年來,洛坤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泰國人稱四面神為“拍蓬”,從外形看來這尊佛像有四個面孔和八隻手,其四個面孔依不同的方向守護觀望,而八隻手卻各持不同的法寶,這是他創造天地萬物時的法相,同時這些法器與寶物也代表了不同的施捨,用不同的法寶來施捨福報,財運、健康、智慧給前來求助的眾生.多數無知的人都把四面神稱為四面佛,其實這是錯的,於婆羅門教與佛經的記載,四面神是屬於天神而不是佛,所以應該稱之為四面神或大梵天王較為適合.


“拍蓬”四面神的四個臉孔,代表觀望四方面,其八隻耳朵是用來聽取來自各方不同的求援聲,總的來說四面神“拍蓬”可說是一位眼觀四方耳聽八面,聞聲而渡人求難的慈悲天王.

其八隻手所握的法器有其深長的意義與來源,這里讓我們加以詳細介紹:

書本:代表無上知慧,可求賜與正道與學業功

唸珠:代表輪迴與修行

槍棍:代表驅除一切魔障

花瓶:代表解渴,有求必應

螺殼:代表賜福、賜財、賜寶物

按胸手印:代表庇佑平安吉祥

法輪:代表消災和收服一切邪魔外道

如意寶:
代表萬事如意,財源廣進




哈奴曼(Hanuman),是一隻擁有超凡力量的神猴的名字,他是風神(Vayu)和阿南塔(Anjana)所生之子。也是毘濕奴的第七個化身羅摩(Rama)最忠實的僕人和朋友。

有一次,羅摩(Rama)和他的妻子希塔(Sita)以及兄弟羅什曼那(Laksmana)被放逐在丹達喀(Dandaka)森林隱居,錫蘭(Lanka)的惡毒之王羅瓦那(Ranana)假扮成苦刑修道者來到他們的隱居處,趁羅摩(Rama)和兄弟羅什曼那(Laksmana)外出打獵,羅瓦那(Ranana)搶走希塔(Sita),把她掠奪到了錫蘭(Lanka)。兩兄弟到處尋找希塔(Sita),最後向眾猴之王Sugriva和他的將軍哈努曼(Hanuman)求助。於是哈努曼(Hanuman)前去尋找希塔(Sita),他一步就跨過了海峽,在羅瓦那(Ranana)的宮殿找到了希塔(Sita),他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羅摩(Rama)。在大批猴軍和熊的幫助下,羅摩(Rama)修建了一條穿越大海通往錫蘭(Lanka)的石道。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羅瓦那(Ranana)被殺死了,羅摩(Rama)救出了希塔(Sita)。在戰鬥中,羅摩(Rama)的兄弟羅什曼那(Laksmana)中了一箭,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據說只有喜馬拉雅山上的一種草藥的汁才能救活他。哈努曼(Hanuman)只一大步就跨過了大海,到達喜馬拉雅山。他從山頂摘回草藥,終於救活了羅什曼那(Laksmana)。

主要功效:閃避意外危險·同時也擁有“扶持”的功效,可令做事不順者得到佛力的扶持,令樣樣事情更為順利


哈努曼(猴神)经咒
Narong Narong Me Tar Nak Buk Me Na Tak Nar Ta Ye


 



西哇里為印度佛教南傳的一位深得人們敬奉的聖像,原名為拍深卑,深卑原意為九重天的其中一層.西哇里本為釋迦牟尼佛得道後末期的一名苦行僧.西哇里於母胎中七年七月七日才出世,且原是其父求助得世尊者的啟示才得順利誕生.


西哇里的家族為釋迦先前皇室的親屬,其母為另一王國之公主.西哇里出世後便取名西哇里坤曼.坤曼之原意為皇族的稱呼.西哇里長大後便發心學佛,當她削髮為僧她的頭髮剛落地三根時,她已成為阿羅漢級,因為西哇里她本身已有很深厚的慧根及前世所積之善果.


一次世尊說法時,弟子問佛日:「為何西哇里每到各處,能容易化得善緣呢?」,佛曰:「西哇里前幾世每遇窮苦,病老就布施支助.每遇善事都從不錯過,因她種下諸善根,故今世能有諸多善緣.」當西哇里的歷史傳到泰國所以每寺廟多有供奉,因為供奉西哇里能得眾香火善緣.習佛者更能學習她的高素的氣質與樂善好施之修行.


西哇里的造形是站立做步行式,右手拿杖,左手持兩傘,側邊背佛袋,後背化緣砵與茶壺,供奉西哇里能得善緣,能使生意興隆,據慈悲心與得人緣助業.



符--在華人的社會,已經不是陌生的護身物了,尤其是東南亞各地之華人,無論是佛教或道教,都有其個別的靈符,有些貼於住宅大門,有些摺成三角形佩戴在身上,其作用不外是避邪避煞,使小人魔鬼遠離,得善神庇護,使財運、人緣、家庭得以平安幸福等.


符的相傳歷史從道教、佛教、婆羅門教到現在,少說也有三千到四千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時間裏,人類對符咒的信任與其靈驗功能,一點也不減當年,可想而知符咒雖然只是一塊布、銅片,或其他形狀,但是這個經過開光誦經祝福的聖物,是會帶給您某種好處與安樂的.


符咒的威力可以說是公認的,尤其是在我們華人的社會裹,符咒有崇高的地位,最起碼他代表了華人的思想,就是安居樂業、平安吉祥.


泰國是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佛國,由這裏所督造的符咒,當然不少除了用布書寫成或印刷成的以外,其中最盛行的,莫過於用金屬片或錫片所製成的符卷.在泰國,人們都把符咒叫“達固”(TAR_KRUT).泰國古寺林立,其製造符咒、符布數目之多,何只千萬,所以要在這千千萬萬的符咒中,找一個方便佩戴而又靈驗非凡的符咒,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蝶神﹐這一款佛牌的正確名字叫DHEP JAMLANGPAMORA或簡稱DHEP jEMLENG.這一款牌的創始人是古巴吉士納師傅 (phra kruba kristana intawanno )﹐一般上我們稱這一位師傅為古巴。

這一位師傅擅長用大自然的植物如花粉﹐檀香木 (mong dam)磨成粉混合在一起做成佛牌及一些招人緣及增強財運的聖物。這是因為古巴相信花有精靈的存在及有很強的招人緣功效。而檀香木則有天生就有避降和解降的功效。所以古巴就利用了這一些材料來做成蝶神﹐借助精靈的力量及師傅本身唸經加持的法力來幫助佩戴者。由于這些植物天然就有香味﹐所以功效和人緣油一樣。可以為佩戴者招人緣。

古巴每一面蝶神牌上都會鑲入寶石 (銅牌蝶神例外 )﹐這是因為古巴相信這些鑲在牌面上的寶石經過唸經加持後﹐有加強佩戴者財氣的功效。
除了加入寶石以外﹐
古巴還有加入了由他親手寫的及唸經加持的純金或銀打固﹐以達到完美的效果。

蝶神的功效是招財﹐生意﹐人緣或是異性緣。



魯士乃是居住在叢林裡具有高深法力的禪定修行者, 遠在印度的太陽朝代有史以前,魯士早已存在, 古代的魯士都靜居在喜瑪拉雅山修行苦行頭陀法,魯士的禪定功夫非常的高深,可以長期的修行斷食法, 享受禪悅之樂.如施嚴守著戒律以達到更高的禪定境界,魯士是長期素食者,禁止食肉,引經居典,魯士共分三十多種,如法術魯士,瑜珈魯士,音樂魯士,文學魯士,醫學魯士等等...




泰國佛牌能保人平安、擋危險、辟邪,但說到人緣一定會想到坤平佛牌.


佛曆850至860年之間,在泰國中南部地區,在一個軍人家庭,有一名嬰兒出生,這名嬰兒長大後,聰明絕頂,更加武藝精湛,及後更加入了軍隊為國家效力,而且經常立下大功,很快便升為將軍,而這名少年將軍便是現在為大家介紹的坤平將軍.


坤平將軍,不但威勇善戰,樣貌更是俊朗不凡,深受女孩子歡迎,因此坤平妻妾之多無人能及,而且其中一名妻子更是鄰國將軍的女兒.



一次,坤平將軍接到國家的命令,要攻打妻子的國家,便哀求丈夫不要攻打自己的家鄉,但軍命難為,坤平將軍沒有接受妻子的哀求,見丈夫不接受自己的哀求,便在坤平將軍的食物中下毒,但坤平將軍是天神化身,有天神秘佑,所以未能毒害坤平將軍,事件已敗露,坤平將軍一時氣憤,便將妻子殺死,但躺下後,坤平將軍,才發現妻子已懷有身孕,便將死去的兒子,製成乾骸佩帶在身,以作紀念.坤平將軍佩帶了兒子的乾骸金童子後,百戰百勝,每當遇上危險都能化險為夷.


往後更有高僧製出坤平將軍的佛牌,據說能辟邪、擋險、助人緣,在善信中更流傳,佩帶了坤平將軍的佛牌,人緣非常之好,尤以女人緣更佳,所以在坊間,坤平將軍的佛牌,便有 "桃花佛" 之稱.更有一款坤平將軍的佛牌,是坤平將軍手抱金童子,坐在一個頭骨之上,那頭骨便是坤平的妻子孔派.


據說坤平將軍喜愛鬥雞,鬥雞是泰國一種賭博活動,而坤平的鬥雞竟和坤平將軍一樣威勇善戰,百戰百勝,有神雞稱號.因此往後便有流傳,坤平將軍手抱神雞的佛牌,會對賭運有所幫助



泰語:百拉吉指一種巨靈神的聖物,以成年男士陽具相貌造型法器,泰國人非常熟悉.其實百拉吉並非起源於泰國,而是源自古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明之一 “濕婆神Shira天王”的化身,這位天王是掌管世間一切空間與無形之物,同時亦是物質界源頭,至高無上的神主,此“濕婆神天王”以男性陽具為象徵.婆羅門教及印度教流傳入泰國後,不少高僧法師也有督造百拉吉.


在泰國高僧中,龍婆姨及龍婆梁所製百拉吉至為出名及受歡迎.龍婆姨常參考婆羅門教秘本,念誦百拉吉神咒後替村村民治病及用象牙、骨、木、珊瑚等雕成陽具形態再按照古代流傳的秘咒開光儀式等,督造出能招正偏橫財的百拉吉,給在廟中膜拜的信徒戴在身上,以保平安.龍婆姨督造的百拉吉法力無邊,常為村裡男子帶來財運,於是村中不分男女老少,腰間都隨時戴上這種聖物,並深信這種聖物會帶來好運與財運,久而久之,使之成為泰國流傳最廣的一種招財法器,有人身上只佩帶這種法器,作為身上唯一護身符,因而深信此法器靈驗無比,一件法器就足以護身.


<百拉吉的功用>
起運招正、偏、橫財同時對工作不順,生意不利,人緣不合者,有很大幫助,更可使佩帶者得貴人扶助,病魔邪降不能入侵,使萬物有重生的機會.



在泰國有”燕通”愛情神和相關傳說,現己鮮為人知.傳說燕通神是緬甸神靈派記載中──“陰陽合一福德正神”外貌是男女合抱法相,男的稱為“燕”是天地間之陽氣聚合變化而成.女的則稱為“通”是由陰氣聚合變化成。
 根據古代神靈派之記載,只要誠心供奉或佩帶“燕通愛情神再加上每天密唸燕通愛情神咒,就能令異性產生極大吸引力,使異性對自己產生迷戀傾慕之情.
 



燕通佛牌的神奇功用:
 
1.使另一半對自己忠誠,忠心永久不變。
 2.使對方痴心迷戀,突然深愛不能自拔,減少夫妻情侶外遇變心問題。
 3.使夫妻和睦,恩愛更勝從前。
 4.可促進戀愛,造就魅力,讓情侶感情穩定 減少爭吵 順利步入禮堂。
 5.容易得到異性垂青,大旺桃花,找到合適伴侶。
 
禁忌部份:
 
只可放在褲袋或當鑰匙扣,不要配戴在頸間。不要跟正神佛一起合帶~~
 
禁忌不可近產房或坐月房也不要沾到任何女生或動物經血。


徐祝老人
徐祝老人是一位外貌醜陋的師父,到處討人家食物,有些人給他食物、有些人給他金錢,徐祝為人慳家愛儲蓄,收到別人給他的金錢也儲起來,漸漸越來越多,徐祝將這些錢放在一位朋友處,著朋友為他保管,最後朋友將他的金錢花光,朋友只好將秀麗聰明的女兒許配給徐祝,成為徐祝的太太。雖然徐祝外表醜陋但他的太太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嫌棄他,反而對徐祝非常好.終日與徐祝出雙入對,四周的人也稱徐祝非常幸運覓得如此美麗的妻子。當時的國皇愛護國民,國民的要求他都會答應,妻子著徐祝向國皇要求將王子及小公主給他幫忙做事,國皇真的答應將王子及小公主給徐祝,但王子及小公主的舅父向徐祝說,願以金錢及食物來換取兩小孩,便立即奉上很多美味的食物,徐祝一路吃因為太美味無意識的停止,最後食至肚破而死。徐祝為人非常好彩,到任何地方都會有人送他食物及金錢,人緣極佳,每個人都愛幫助他。故徐祝主要是針對人緣、財運及不愁衣食, 打工一族亦非常合用.


 



 


帶來福運
帶來興旺發達,事業精進
帶來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使人感到仁慈魅力,人見人愛


「招財女神」的造型是以古代淑女形象,穿著古代的服裝,頭髮整齊束起,戴上精美的髮飾 ,顯得典雅典莊,常常是坐像,上臂和手腕都戴有金鐲子。 這位女神不時會發揮靈性,使人們走進店裡購物,自然能使店家主人生意興隆,財滿金庫。


不少商家證實,自從店內供奉了招財女神後,生意果然比以前大有起色。有些商人感覺到,招財女神確實使自己的財富日增,與過去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過去好象生意太冷清了,但在供奉招財女神之後,店中人氣越來越旺,顧客往來川流不息,店內的商品也能賣出更多,利潤也更豐厚。享受到「財源滾滾如三江。的福氣。就連經營農業的農民、農場主或者種植園主,也能靠招財女神的奇妙神力,四季豐收,吉祥如意。


當家中或者店面供奉招財女神,就必須每天進行膜拜。供奉招財女神不會帶來任何壞處,只會令人事事順心,善意的行為必會獲得好報,心想事成,財源廣進。因此,家中或店中如有招財女神,則必有福氣和財氣,讓虔誠的主人有享不盡的財運和福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