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鼎豐簡介

我的相片
歡迎來到「泰鼎豐泰國商品店」 電話:0922242559 店址:新北市三芝區中正路102號1樓

總網頁瀏覽量

泰鼎豐

2011年7月14日

{羅睺羅}喇呼拉護法 ~(拉胡)簡介 ~2

{羅睺羅}喇呼拉護法 ~(拉胡)簡介 ~2


以上故事網路抓取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本人將立即進行處理。


 






時刻匪懈習禪那 晝夜精進無言說
廁所入定成三昧 夢中出坡集功德
清潔心地菩提養 耕耘性田智慧多
為佛親子尚實踐 模範萬世度娑婆


種因結果,覆障六載


「羅睺羅」是梵語,翻譯為「覆障」;覆是蓋覆,障是障礙。蓋覆什麼呢?蓋覆智慧,智慧就現不出來;障礙什麼呢?障礙修道,道業就不容易成就。


可是,羅睺羅尊者他顧名思義,知道自己名字是覆障,所以他儘量的直言直行,甚至於少說話,也不遮覆一切的過失,不障礙其他人修道。因為這樣,他所修的行門,自己蹈光晦跡,不向人炫耀,所以他才成就密行第一。他所修的行門,任何人也都沒有注意,也都不知道他修什麼法門。


為什麼他有這種覆障呢?這都是宿世前因後果的關係,就因為他在往昔修行的時候,修得老鼠也不怕他,他想要入定,這老鼠就出來,前前後後來跳舞給他看;本來這老鼠出來,以為跳舞會令他高興,令他好好修行,可是他誤會意思了。他就想:「你這個老鼠,我一要入定,你就出來給我麻煩!」他這一不高興,老鼠也知道,就回老鼠洞去了!他看老鼠回到洞裡去,他就用木頭把這老鼠的洞給堵住了,老鼠不出來麻煩他,他好入定,可是他這會兒一入定,就入了六天!這老鼠在洞裡頭就憋了六天,沒有東西吃,很苦的、很悶的,大概也給老鼠餓瘦了。那麼他出定了,還記得老鼠洞被堵上,於是把這個老鼠洞給打開了。老鼠跑出來了,向他磕三個頭說:「你記得呀!將來我要報仇的!」


因為他造了這麼一個業障,把老鼠給圈到洞裏六天,所以他在今生出世的時候,在母親肚子裏頭要住胎六年,受這六年的胎障之苦,也就是受堵老鼠洞那六天的果報,有這種覆障,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想一想,羅?羅尊者雖然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尚且都要受這樣的果報,這因果循環太厲害了!


住胎六年,母親麻煩


覆障,又是對著耶輸陀羅說的;因為有羅睺羅,令耶輸陀羅有很多的麻煩、很大的障礙,這障就是因為這兒子有的。這個羅睺羅一生出來,給他母親耶輸陀羅就找來麻煩了。


你們各位有沒有人知道釋迦牟尼佛有幾個太太?佛有三個太太;大的太太叫「俱依」,第二個是「耶輸陀羅」,第三個叫「鹿野」。羅睺羅是第二個太太生的。


耶輸陀羅生這個兒子,惹起很大的是非、很大的麻煩。找來什麼麻煩了呢?因為悉達多太子已經出家了,耶輸陀羅卻肚子大了,所以一般的釋種──釋迦牟尼佛的眷屬就非常惱怒,說:「豈有此理呢!悉達多太子出家修道已經六年了,怎麼還會有兒子呢?也沒有丈夫在家,就生出小孩子來!這個女人一定是不守規矩!這是個壞女人!」所以這些釋種就非常惱怒,又要治她罪,又要殺這個耶輸陀羅。


因為這時候,惡聲載路,通街通巷,什麼人都知道這件事,大家就都群起共憤,說:「悉達多太子不在家六年,耶輸陀羅有小孩子了。這個女人這樣不守規矩,要用火把她燒了!」所有淨飯王的家族裏邊都不高興了,淨飯王也發了脾氣了。有一個宮人就對淨飯王來保證,說:「她沒有做過什麼錯事,她真守規矩!連大門不出,二門不入的;一天到晚都在家裏,沒有和男人接近過。這個孩子的確是太子的。」但是也沒有人相信,世間上沒有這種道理。


大家不相信,就要殺這個耶輸陀羅,又要把她打死,又要用火燒了她……。最後的決定,用火把她燒死,連耶輸陀羅帶這個小孩子,母子一起都給燒死。印度那時候的風氣也是很厲害的,當時這種專制就這樣子。於是在這地裏,造了一個很大的火坑,裏邊放了很多柴,那麼用火就點燃起來後,預備把耶輸陀羅和羅睺羅推到這火坑裏,用火活活的把他們燒死。燒死,隨著就埋到這個坑裏,預備這樣子。


耶輸陀羅在這時候就發願說:「一切的天神地祇!你們現在都應該顯一顯靈!這個孩子如果是悉達太子的,那麼我們母子倆在這火裏頭,就不應該被火燒死。如果不是他的,真是我不守規矩的話,那麼可以把我們母子倆都一起燒死!」發了這個願之後,就抱孩子跳到這個火坑裏頭去。一到火坑裏,哈!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出現了。本來是火坑,但是變成水池了!在這個火裏頭,又長出一朵金蓮華來,這個母子兩個人都站到這個蓮華上,一點也沒有損傷。由此之後,這風波才平息下來,國王也知道這是冤枉兒媳婦,一切的國人也知道這是不平凡的事情,沒有人敢造流言蜚語了,也沒有人敢說壞話了。羅睺羅尊者一出生就有這麼多的麻煩,雖然有覆障,但是也把這個障礙給打破了。


指腹成孕,微妙難思


究竟佛的兒子怎麼樣來的呢?他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呢?是!那麼,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也像一般普通夫婦的行為呢?不是!羅睺羅並不是由婬欲生出來的。怎麼樣生出來的呢?佛十七歲就結婚,雖然結婚,但是可沒有男女夫婦這個問題。


等佛十九歲就出家,在臨走的時候,因為耶輸陀羅歡喜要個兒子,佛就用手指頭這麼一指,指腹成孕,於是耶輸陀羅就懷孕了。這種講法好像是個神話,但是在佛教裏頭,神話很多,不單單這一件事。所以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想一定要來考證,這是沒辦法考證得出來的;只有你用功修道,修到那種境界上,你才知道:佛的境界是微妙難思的,是不可思議的。


供養佛陀,歡喜丸子


佛出家,在雪山打坐六年。等佛成佛了,回到王宮的時候,耶輸陀羅就叫羅睺羅送歡喜丸給釋迦牟尼佛。由這個,大家一看,因為耶輸陀羅如果是偷漢子有的小孩子,她一定會怕佛的;現在她也不避忌,抱著小孩子送給佛,佛也就把這小孩子抱過來。那麼這樣子,大家才知道,這個兒子真正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


一切眾生,皆是佛子


那麼說起來啊!雖然說羅睺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但是釋迦牟尼佛不只這一個兒子。有多少個兒子呢?有三種的兒子:


一、真子。第一種的兒子叫「真子」,真是佛的兒子,不是假的,是真的。誰是佛的真兒子呢?你看經,常常看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這「法王子」就是佛的真子。這是說的一切菩薩。


二、內子。一切的阿羅漢,雖然他們悟明白偏空的理,而沒有得到中道的理,他們是佛的內眷,也就是佛真正的內子。在中國說「內子」是講自己的太太,但是這裏這個內子,就是內裏邊、家裏頭的兒子。


三、外子。佛有很多的外子。什麼叫外子呢?佛的外子,是佛的外眷屬,是外邊護持佛的。一切的凡夫眾生等,也都是佛的子,是佛的外子。為什麼?因為凡夫也不懂修行,顛顛倒倒的,有的只是在佛法的外邊,還沒有來學習佛法;有的雖然學習佛法了,可是他沒有證果,還在凡夫的地位上,沒有到聖賢的果位,所以還未能紹繼佛種,這都是佛的外子。


佛有這麼三子,這三子,就包括菩薩、羅漢、六道眾生。六凡的眾生和三聖眾生,合起來,就是「九法界的眾生」;九法界的眾生,分出來三種的子。所以,佛是我們眾生的大慈悲父。我們應該趕快回家找這個大慈悲父。若找不著這個大慈悲父,在《法華經》上說著,我們就是變成了窮子;若找著這個大慈悲父呢,佛的家業我們都有份的。


往昔發願,作佛長子


這位羅睺羅尊者,他發願每一位佛出世。現在他做釋迦牟尼佛的長子,將來十個世界的微塵數諸佛,他也一樣都做諸佛的長子。為什麼呢?他發這個願來的。好像我現在講經,你們為什麼要聽我講經呢?我又講的是中國話,你們都是說英文的;也就因為你們在以前大約發願來的,說:「我們不管這位法師他說話懂不懂,我們都要聽他法。」所以現在好像星星裏頭的月亮,有這麼多人來聽經。在美國人裏邊來論,你們都好像星星裏頭的月亮,就有這麼少,沒有法子太多了!因為世間不是人人都是一個有錢的人,有錢的人比窮人是少的。那麼你能來聽聞佛法,這對你自性裏邊,那是真正富有了!


有的人說:「哦,羅睺羅今生做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在母親肚裡住了六年,受這種果報,未來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做其他佛的長子,他也要住六年呢?」不錯!或者他住六年,或者不住六年,你不要為這位尊者來擔這種心。為什麼?這一位尊者他就住六年,他是受果報,他也不覺得怎麼樣苦悶。在那個母親肚裡頭,他遊戲人間,還是很快樂的。


在母親肚裡頭,並且這個業障有多生而受一報的,有多報多生的,有多報少生的。怎麼叫一生而受多報呢?在這一生之中,把以前所造的業障都受了了。有的多生而受多報,就是出世很多生,受很多種的果報。所以這羅睺羅尊者,將來做佛的長子的時候,或者另外有旁的業障成熟了,也不一定。這個問題於我們身心性命上,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不需要打這麼多的妄想。這是羅睺羅尊者有這種因緣。


年幼出家,度糞坑蟲


佛於成道後,返鄉度化親友時,當時羅睺羅才十五歲,就跟隨佛出家修道,這也是佛陀僧團沙彌的開始,所以佛特別訂定沙彌的制度,舍利弗尊者作為他的剃度阿闍黎,就是軌範師來教導他。


羅睺羅出家之後,因為年紀也不大,在皇宮裡頭長大的,也不懂得什麼叫守規矩,所以就很調皮的。很調皮呀!幹什麼也不正經幹,那麼做沙彌要服勞執役,要做些個比丘不做的事情,沙彌都應該做。這麼樣子,他掃地也不好好掃地,地掃得不乾淨,有比丘就想擺個比丘架子,把他關到廁所裡頭,叫他聞廁所那個臭味。


古來的廁所不是像現在這種抽水馬桶衛生設備,那廁所就是一個糞坑,糞坑裡頭盡些個屎蟲。就叫羅睺羅到那個地方,說:「你掃地掃得不乾淨,應該和屎蟲在一起做朋友。」就把他關到廁所,把門給鎖上了。他修行不為人所知、不為人所讚,誰對他怎麼樣欺負他,怎麼樣來看不起他,他都甘心受這種折磨。


他就在廁所裡頭,度這些個屎蟲,在那個地方入定,給這些個屎蟲來說法。說:「你們往昔呀!盡貪吃好東西,盡貪吃好味道,你們只知道貪好味道,所以現在就墮落到糞坑裡頭來做蟲子。你們在這裡是很喜歡的,可是這個味道是臭的,不是很好聞的。」那麼給這些個廁所裡頭的蟲子說法。他在那兒也就入定,入無諍三昧,到什麼境界上,他也處之泰然,因為這個,他的道業也很快成就了,所以叫密行第一。


不持戒律,等於穢水


羅睺羅尊者剛出家的時候,也不懂得什麼叫守規矩,就很調皮的,譬如有人來拜訪佛時,如果佛在,他就說不在;如果佛不在,他就說佛在。因為這樣,就有一些個比丘很不高興,佛就要修正他這種的惡習。


因為佛是打赤腳的,不穿襪、不穿鞋的,那麼每一天晚間回來,必須要把腳都洗了一遍,洗乾淨。所以在《金剛經》才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都要洗腳之後才打坐。這是佛以前的生活。


有一次,佛洗完了足之後,就問羅睺羅,說:「這個水可不可以喝的?」羅睺羅就說:「不可以!」佛又把它變了一個方法再問他說:「我如果把水潑出去,潑到一個地方,然後再用一個器皿把他裝起來,這樣子可不可以喝呢?」羅睺羅也答覆說:「不可以!」佛就問他為什麼不可以喝?羅睺羅就說:「這是邋塌水。」佛就說:「所有的出家比丘,不持戒律,就是等於穢水一樣。」羅睺羅在這個時候,言下有所醒悟,所以他以後就不茍言笑、不懈怠、不放逸,那麼嚴持戒律。


因人施教,如智慧象


有一次,有比丘就問佛說:「世尊常常訶斥提婆達多,為什麼就不訶斥羅睺羅呢?」還有比丘也看得不順眼,會說:「是呀!世尊妒忌提婆達多,所以常常惱他;羅睺羅是世尊的兒子,所以就包容他,不訶斥他。」有其他比丘聽到了,就來告訴世尊。


佛就說:「提婆達多這個人呀!他就像一隻劣馬似的。要調伏這樣的劣馬,應該用威力來調伏他,所以就要訶斥他。這羅睺羅呢,他像很聰明有智慧的象一樣,只要和他好好講,用良好的言語同他說,就可以導致令他往正路上走了。」


隨時入定,密行第一


釋迦牟尼佛的這個兒子,是非常有道心的,非常用功的。所以羅睺羅尊者在諸大弟子中,他是密行第一。


怎麼密行第一呢?所謂「時刻匪懈習禪那,晝夜精進無言說」,他隨時隨地都用功,一時一刻都不懶惰,也不和人講閒話,都在修禪定。晝也精進、夜也精進,但是沒有人知道他用功。他用功,不是說我這念經了、我這持咒了、我這坐禪了,我這個地方,又是怎麼樣用功、怎麼樣修行,各處想掛一個招牌,叫大家知道我用功修道。不是的!他所修行,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看見他怎麼樣參禪打坐。他一天到晚就是好像不修行,盡遊戲人間,可是就在這個期間,他就是修行,他是祕密用功,修行到什麼程度呢?


「廁所入定成三昧,夢中出坡集功德」,廁所那麼一個邋塌的地方,他在廁所裡都可以入定。一般人在廁所,那個氣味很不好的,不願意在那兒;他在廁所都可以入定。在夢中,他也出坡來做廟上一切的工,來做一切的事情,這麼培福培慧來積聚他的功德。所謂「清潔心地菩提養,耕耘性田智慧多」,他常常把這個心地收拾的很乾淨,養他菩提的種子。他在自性裡,把無明煩惱、忌妒障礙都除去,所以他的智慧很大。


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入定,他的密行,一般人不知道,只有佛才知道;他所修行的行門都是默默耕耘,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可是,他一時一刻也不懈怠,一時一刻也不放逸。他是專門用功精修,專門持戒苦煉,所以才能成就這種大乘根器。


「為佛親子尚實踐,模範萬世度娑婆」,他是佛的兒子,他崇尚所注重的就是實實在在去修行。可以說是我們世間人,一個修道的好榜樣,這是千秋萬世都應該來效法他,我們娑婆世界人人效法羅睺羅,人人大概都可以快成佛。


佛為授記,蹈七寶華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法會上,告訴在法會的大眾,說我現在要給羅睺羅來授記:


這位羅睺羅,於將來世的時候,他會見著無量那麼多的諸佛,有多少呢?有十個世界微塵數這麼多的如來,供養恭敬,而且都是給這一切的諸佛做長子。為什麼呢?因為他一心想成佛道。所以在過去就發願無論哪一位佛成道,他要做他們的長子,就好像現在他給我釋迦牟尼佛作兒子是一個樣的。


他現在做我釋迦牟尼佛的長子,他是示現的,示現給一切眾生看,令眾生知道怎麼樣求佛法、怎麼樣學佛。他的功德太大了,不是一生、兩生;在生生世世,他都發願做佛的長子。他安住於佛法,就為了求無上的、這個成證佛果的道路,他所以願意親近佛、願意親近法、願意親近僧,願意親近三寶,在三寶的面前來修行。


這時候,就在他最後的一身,他就具足菩薩道,就成佛了,號為「蹈七寶華如來」;因為他所走的路,都是有七寶的蓮華托足。這一位蹈七寶華如來,他的國土非常莊嚴。這個國土莊嚴,是不是由貪心得來的?是不是他用七寶來莊嚴他的國土?不是的!這是由修行得來的;在因地,常常地以七寶來作布施,所以他成佛了,就得到七寶作他的國土莊嚴。


這一位佛的壽命和他的劫數、所教化的徒弟,以及他的正法住世和像法住世的時間,都是和這位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壽命、劫數,正法、像法,一切都是和他一樣的;也做這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長子。所以現在做師兄弟,將來又要做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兒子。供養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之後,那時應當得到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己也成佛了。


講到這個地方,我們人不要執著今生誰是我的父親、誰是我的母親,或者誰是我的哥哥、誰是我的弟弟,或者誰是誰,有什麼種種的關係,這種情形。今生做你的父親,或者前生是你的兒子都不一定的;今生做你的姊姊,或者前生是你的太太也不一定,這沒有一定的!前因後果,你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譬如你的太太,你想:「她要是我的姊姊最好了!」等來生,就做姊姊了。或者我對我這個兒子,比對我的父親都孝順,來生你就做你兒子的兒子;今生他是你的兒子,來生他又是你的父親,沒有一定的。所以人與人之間,我們現在遇到一起,這都有特別很深很深地因緣。所以有的時候我罵你們,你也不發脾氣;有的時候你們也罵我,我也不發脾氣。有的時候,就作戲那麼做!所以為什麼你們現在都要給我叩頭,因為我給你們叩頭叩得太多了!


我沒講我今生由十二歲的時候,就給所有的眾生都叩頭?天天,你想一想!所以你們現在這些個不叩頭的人,都要向我來叩頭,就因為我以前給你們叩過頭。所以你們誰對我好,這也都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對我不好,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這是對我;你們每一個人對你們自己,也是這樣子,也是都有前因後果。種善因,就結個善果;種惡因,就結個惡果。


有人說:「法師講這個道理,我才不相信!」相信,我也這麼講;不相信,我還是這麼講。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知道你有一天一定會相信的。為什麼?你不相信,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這世界就是六道輪迴,輪來輪去,都是因果循環的事情。那麼在凡夫的肉眼,就不知道種種的因果;在聖人有法眼,他知道種種的因果。但是有的人,也不是一定正確的;有的人他自己盡打妄想,雖然開了眼,因為妄想太多,所以看的事情也都變成虛妄了。這個妙,也就妙在這個地方!你盡妄想多,你看見的東西也都是假的;你若沒有妄想了,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什麼都是真的了。所以才說「一真一切真,菩提果自成」;你要是「一」不真,一切也不真。為什麼呢?你「一樣」都沒有真的呢!其他的怎麼還會真呢?「一樣」是什麼?這「一樣」,我告訴你們,從來我都沒有給你們講過的。這「一樣」,就是個「無明」,就是你所不明白的那一點點。你不明白的,你若明白了,那就是開悟了!


示現應供,人天之福


和尚吃飯的來源,有這麼一段的故事。


佛在世的時候,跟諸大弟子阿羅漢扥鉢乞食,為著是給世間種福田。本來到了羅漢的境界,以及到佛的境界,根本不用吃飯也行,他自己都能有禪悅為食,也能夠法喜充滿,不吃飯都可以。


所謂「吃飯為著是世間人的福田」。怎麼知道呢?這在佛滅度以後的二百多年,就是佛的弟子羅睺羅,沒出家以前是佛的兒子、出家以後就成道證羅漢果。在佛滅度後的二百多年,那時候北印度有一個婆羅門,他是一位慈善家,無論你是哪個宗教來到他這個地方,你說一宿兩餐啦、住個三天五天、十天八天呢,他都是虔誠的供養,因為他虔誠供養的關係,就感應這羅睺羅尊者現身來了。


羅睺羅尊者是下午來的,下午是不吃東西的,就在這兒住一夜。第二天早晨,這位婆羅門就親自給尊者牛奶煮的粥,自己親身去奉獻、供養給他。羅睺羅尊者喝一口就放下了,那麼這婆羅門說:「哎呀,師父!或許您昨天走的太辛苦了,今天就吃不下這粥?要不然是粥煮的沒有味道,您就吃不下?」


尊者說:「等等再說吧!」然後就把這粥一口一口就喝下去了。把粥喝完,他說:「我有二百多年沒吃到人間的飲食了,今天吃到的、怎麼現在這個照著佛在世的時候怎麼差的這麼多呢?佛在世時,一般的水都比現在這牛奶還補養!」


若照理說,我們平常人怎麼知道水有補養力多大、牛奶又有補養力多大,他能知道嗎?沒有這化學的儀器來化驗,不會知道裏頭有維他命ABCD,沒有化驗,哪能知道呢?但是,羅漢這個天眼啦,比較我們這個化學的那種化驗啦、比那還詳細。


他一看,清清楚楚地知道有什麼營養,他說:「現在這牛奶趕不上佛在世時的水。」你看,他二百多年沒吃著人間的東西,他這二百多年怎麼過來的呢?就是能夠有這種禪悅為食,能夠有法喜充滿,有這種關係。完全是為著這個世間的福田的關係,所以他示現每天這樣子吃飯。


在古人有這四句話,解釋不吃飯的這種道理,說:「法身本非食,應化亦如然,為長人天福,慈悲作福田。」這是說佛的法身,根本不用吃飯。
 
 
喇呼拉護法(Rahula)


喇呼拉即羅怙羅,羅睺羅,皆因音譯不同,又稱毗紐天,大遍入護法,遍入者能夠自在攝入五大(地,水,火,風,空),乃寧瑪巴之主要三不共智慧護法之一。


剌呼拉護法呈極度忿怒相,有上中下共九頭,每頭皆三眼,怒目圓睜,胸腹部亦有一面,三目怒睜,最上一頭頂有一鴉頭。


頭戴五骷髏冠,身上臂上有眾多眼睛,有四臂,一對手臂正拉弓搭箭,另一右臂高舉飾有海怪(摩羯)的法杖,另一左臂持一蛇索。下身為綠色盤繞的蛇形。


   
 
法界佛教總會
 
羅睺羅(前534年),又譯羅侯羅、羅怙羅、羅護羅或羅雲,意譯覆障或障月,相傳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生於古印度北部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是釋迦牟尼佛的獨生子,和後來的十大弟子之一。
 
佛典多記載其母為耶輸陀羅,也有說是瞿夷。釋迦牟尼悟道六年後,回到迦毗羅衛城,讓年15歲的羅睺羅出家。但因為他不到受具足戒的年齡,所以先做沙彌,以舍利弗為和尚,目犍連為阿闍梨(軌範師)。羅睺羅是佛教僧團中第一位沙彌。
 
他開始修行的時候比較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過佛陀父親的訓誡。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骯髒。後來羅睺羅努力精進,證得了阿羅漢果,被稱為密
行第一。


【雜阿含經】第23經 (第1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
 
佛告羅睺羅。善哉。善哉。能問如來。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耶
 
羅睺羅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
 
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喇呼拉(羅睺羅)



 


圖片介紹:喇呼拉(羅睺羅)
 
喇呼拉即羅怙羅,羅睺羅,皆因音譯不同,又稱毗紐天,大遍入護法,遍入者能夠自在攝入五大(地,水,火,風,空),乃寧瑪巴之主要三不共智慧護法之一。
 
剌呼拉護法呈極度忿怒相,有上中下共九頭,每頭皆三眼,怒目圓睜,胸腹部亦有一面,三目怒睜,最上一頭頂有一鴉頭。
 
頭戴五骷髏冠,身上臂上有眾多眼睛,有四臂,一對手臂正拉弓搭箭,另一右臂高舉飾有海怪(摩羯)的法杖,另一左臂持一蛇索。下身為綠色盤繞的蛇形。

 
本尊及​​護法神有寂靜相、憤怒相之分,以憤怒相較多見,表現諸神的威嚴、兇猛和斬妖除魔的力量。
 
象藏傳佛教中有很多現憤怒像的本尊(這些本尊很多都是佛菩薩示現的,比如大威德金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所現的憤怒像、六臂護法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所現的憤怒像)。他們外在形象雖然十分憤怒可怕,但內心都是懷著慈悲心的。佛菩薩之所以現憤怒像是原因之一是因為有些眾生煩惱習氣太重用一般的和顏悅色的方法無法使他們止惡向善。所以才示現出可怕的憤怒像另之不敢再為惡。
 
在密續裡面有四部,四部中則有一些特殊的情況,什麼樣的情況呢?也就是說,當下的慾樂雖是瞋心,但是它的根本欲樂是一個慈心,而且他的慈心己經很堅固之後,他當下的慾樂、瞋心,就有辨法幫助眾生或他的徒弟。到達那時侯,是充許他產生瞋心的,因為他的慈心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這是在密宗四部裡曾經講過的:所以,在四部的本尊裡面,有許多本尊是憤怒相的。為什麼要現憤怒相呢?因為在密裡面,有時侯必須要用反面的作法,例如用瞋心來利益在情眾生,他要使瞋心能轉成菩提道,就能把瞋心轉成菩提道用的緣故。在他觀想本尊的時​​侯,它所現的本尊相就是憤怒相。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王舍城(Rajagaha)竹林園的松鼠神閣(the Squirrels’ Sanctuary)。當時,尊者羅侯羅就住在芒果石這個地方。一日傍晚,世尊從禪觀中起座後,前往尊者羅侯羅所住的芒果石。尊者羅侯羅遠遠看到世尊從遠處而來,一看到世尊,便為世尊準備座位以及洗腳水。尊者羅侯羅在向世尊頂禮之後,坐在一旁。


在洗完腳之後,水瓢內留有幾滴水滴,世尊對尊者羅侯羅說:「羅侯羅,你看到這水瓢內所剩下的幾滴水滴嗎?」


「是的,世尊。」


「對那些毫無羞恥心而故意說謊的人來說,他們所具有的沙門品德,就像這水瓢內所剩下的水滴一樣地稀少。」


在將所剩下的水滴全部倒掉之後,世尊對尊者羅侯羅說:「羅侯羅,你看到這所剩下的水滴如何全部被倒掉了嗎?」


「是的,世尊。」


「對那些毫無羞恥心而故意說謊的人來說,他們所具有的沙門品德,就像這水瓢內的水滴全部被倒掉一樣,全部被丟棄了。」


在將這水瓢翻轉過來之後,世尊對尊者羅侯羅說:「羅侯羅,你看到這水瓢如何被翻轉過來了嗎?」


「是的,世尊。」


「對那些毫無羞恥心而故意說謊的人來說,他們所具有的沙門品德,就像這水瓢被翻轉過來一樣,全部都翻覆了。」


在將這水瓢轉正之後,世尊對尊者羅侯羅說:「羅侯羅,你看到這水瓢如何顯現出中空以及空無一物嗎?」


「是的,世尊。」


「對那些毫無羞恥心而故意說謊的人來說,他們所具有的沙門品德,就像這空的水瓢一樣,是完全中空以及空無一物的。」


「羅侯羅,這就像是一頭皇室的大象:巨大、血統尊貴、常赴戰場,它的象牙就像是戰車上的長竿一樣。當它上戰場時,它使用它的前腳、後腳、前四分之一側、後四分之一側、頭、耳朵、長牙、尾巴用來作戰,但惟獨保護它的身體而不使用。馴象師知道了這點,便如此思惟:『這頭皇室的大象還不願意為國王獻上生命。(它仍然會保護自己)』但是,若這頭皇室的大象:巨大、血統尊貴、常赴戰場,它的象牙就像是戰車上的長竿一樣。當它上戰場時,它使用它的前腳、後腳、前四分之一側、後四分之一側、頭、耳朵、長牙、尾巴、以及它的身體作戰時,馴象師知道了這點,便如此思惟:『這頭皇室的大象已經願意為國王獻上生命,沒有任何事它不會做的。(它已不顧自己的生命)』」


「同樣的道理,對那些毫無羞恥心而故意說謊的人來說,我告訴你,他們沒有什麼邪惡的事不會做的。因此,羅侯羅,你應該如此訓練自己:『就算是在開玩笑,我也不會故意說謊。』」


「你認為如何,羅侯羅,鏡子是作什麼用的呢?」


「是用來反照自己之用,世尊。」


「同樣的道理,身、語、意的行為都應該經過不斷地檢視覺察之後再去做。」


「每當你想要做一個身行(bodily act)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想要做的身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身行對你來說,絕對是不適合去做的。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好的身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身行對你來說,將會是適合去做的。』」


「每當你正在做一個身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正在做的身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你應該捨棄這種身行。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身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也許可以繼續這麼做。』」


「每當你已經做了一個身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已經做了的身行,是否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是一個不好的身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那麼,你應該將它發露、懺悔,讓你的老師或是梵行上有智慧的同修能夠知道。當你將它發露、懺悔,讓你的老師或是梵行上有智慧的同修能夠知道之後,在未來你應該努力於自制。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身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將可以歡喜愉悅地日夜修習,安住在善心之中。』」


「每當你想要做一個語行(verbal act)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想要做的語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語行對你來說,絕對是不適合去做的。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好的語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語行對你來說,將會是適合去做的。』」


「每當你正在做一個語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正在做的語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你應該捨棄這種語行。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語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也許可以繼續這麼做。』」


「每當你已經做了一個語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已經做了的語行,是否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是一個不好的語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那麼,你應該將它發露、懺悔,讓你的老師或是梵行上有智慧的同修能夠知道。當你將它發露、懺悔,讓你的老師或是梵行上有智慧的同修能夠知道之後,在未來你應該努力於自制。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語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將可以歡喜愉悅地日夜修習,安住在善心之中。』」  


「每當你想要做一個心行(mental act)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想要做的心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心行對你來說,絕對是不適合去做的。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將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會是一個好的心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具有這種性質的任何心行對你來說,將會是適合去做的。』」


「每當你正在做一個心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正在做的心行,是否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為他人帶來苦惱、或是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你應該捨棄這種心行。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心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也許可以繼續這麼做。』」


「每當你已經做了一個心行之時,你應該自我反省:『這個我已經做了的心行,是否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呢?它是否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呢?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為自己帶來了苦惱、為他人帶來了苦惱、或是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將是一個不好的心行、會帶來痛苦的後果、痛苦的結果的時候;那麼,你應該因此而感到不安、羞愧、以及厭惡。在感到不安、羞愧、以及厭惡之後,在未來你應該努力於自制。但是,經由反省,當你知道,它不會為自己帶來苦惱、不會為他人帶來苦惱、不會為自己以及他人帶來苦惱;它是一個好的心行、會帶來快樂的後果、快樂的結果的時候;你將可以歡喜愉悅地日夜修習,安住在善心之中。』」


「羅侯羅,過去,任何出家人和梵志,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斷地檢視覺察他們的身、語、意的行為,來清淨他們的身行、語行、意行。未來,任何出家人和梵志,也將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斷地檢視覺察他們的身、語、意的行為,來清淨他們的身行、語行、意行。現在,任何出家人和梵志,正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斷地檢視覺察他們的身、語、意的行為,來清淨他們的身行、語行、意行。」


「因此,羅侯羅,你應該如此訓練自己:『我將經由不斷地檢視覺察來清淨我的身行。我將經由不斷地檢視覺察來清淨我的語行。我將經由不斷地檢視覺察來清淨我的意行。』這就是你應該如此訓練自己的方法。」


這就是世尊所說。尊者羅侯羅對世尊所說的法感到滿足、歡喜。



英譯請見: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sutta/majjhima/mn-061-tb0.html


我們要時時謹慎!
 
戒慎因果不昧
 在舉手動中
 深信一念之過
 自障業力生
 
「戒慎因果不昧,在舉手動中,深信一念之過,自障業力生。」
 
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不管是舉手動足,無不都是在因緣果報中。若是一個舉動錯誤,就造了因;一個表情,開口動舌有錯誤,那就結了惡緣!我們若是有了惡因惡緣,當然那就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因就像是一顆種子:一生無量!所以我們不要想說:「這一點點事情,犯了就犯了,有什麼要緊?」有!那棵大樹就是在這顆種子裡面。所以我們每一顆種子、每一個因,我們都要很細心,要戒慎。
 
記得「因緣果報不昧」,日常生活就是戒慎就對了。看到什麼事情要做要先想一下,對或不對?不對的事情絕對不能做。
 
若是無心的犯錯,就是因為習氣;我們平時就是有這個習氣在,我們並不是專程要去得罪人,但是說話開口動舌中,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也會破壞了人的道心。或者是一句無心的話,也會令人埋怨在心裡!
 
所以我們的習氣一定要改!改得讓我們能口說好話,看到人我們就要說好話;有什麼事我們看到了不順眼,但是我們也要善解;若有什麼事讓我們很不高興,還是要包容。
 
我們若能善解包容,心念開闊,即使是有的人故意要來刁難你,你若能善解、能夠包容,一分的惡緣就改為善緣。
 
所以我們要「心存寬念」,還要「善解、包容」,我們若這樣慢慢改過了,我們將那分驕傲的心,變成了寬容善解的心;那分愛罵人的習氣,變成了好話鼓勵。自然就能夠轉習氣為培養出這樣的好習慣,若能如此就能轉惡緣為善緣。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要記得戒慎--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自己要如何去表達?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的。
 
我們要知道「一念之過自障業力生」--自己障礙自己,這個業力就生起了。這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造了這樣的因,所以自己就有障礙的果報。
 
羅睺羅
 此云覆障
 昔因塞鼠穴六日故
 因在胎中六年
 故曰覆障
 
看羅睺羅,羅睺羅譯為「覆障」,自己障礙自己,也障礙別人,這有層層的障礙叫做覆障。
 
佛陀在經典中曾經說過,因為羅睺羅,他的母親耶輸陀羅,懷孕六年才生;等於是六年的時間,在胎獄裡面不見天日,這就是自障。
 
再來就是母親,他的母親懷孕六年的時間。我們要知道,女人懷孕就是十個月,但是她是六年。六年的時間,在這當中人人懷疑;尤其是佛陀出家了,耶輸陀羅,她才說她懷孕了。
 
要知道印度女人的貞操,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這當中,不只是宮中的人,其實全國的人民抱著懷疑的心。甚至還有瞋,他們憤憤不平,一個國王的媳婦太子妃,雖然太子離家了,出家去了,但是太子妃不應該有貞操失節!所以整個國家的人對她誤解。
 
開始的時候肚子大,大家知道她有身孕了。但是六年的時間,都還沒有生;這六年累積了,讓人人這種的懷疑。
 
我們如果在唱「耶輸免難,火焰化紅蓮」這段讚--〈戒定真香〉裡面這段文--,那就是在描述耶輸陀羅,那時候真的是受盡了苦難。別人生孩子,是人人歡喜,她生孩子是全國的人都憤怒;甚至皇宮裡面的人,除了懷疑又加上人人指責,所以國王無法諒解。
 
他們那裡地方就是,女人如果失掉了貞節,就要用火燒。所以就用一個火盆,燃起了很旺的火。
 
耶輸陀羅抱著她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在那個火堆旁邊,她向天禱告說:「我這個孩子真的是悉達多太子的,我沒有犯錯;我假使真的犯了錯,我甘願母子跳入火坑中,就葬身在火坑裡;假使我沒有犯錯,應該天要保佑我,以天為證。」說完之後她就抱著她的孩子,跳入那個火坑。
 
忽然間就是化蓮,那個蓮花浮出在火上面,好像火上面一朵很大的蓮花,把她托住了。所以母子還是在那蓮花上面,安然無恙。
 
所以大家看了之後,感覺不可思議,若是如此應該就是悉達多太子的孩子,所以開始全國都相信了,舉國歡騰。
 
一直到十幾年後,佛陀成佛了,度了眾生,僧團已成,回到皇宮裡面,耶輸陀羅趕快叫她的兒子--那個時候還很小--,叫他拿著供養的歡喜丸,奉上佛陀。
 
可愛的羅睺羅,真正地天真無邪,他也不知道哪一位是他的父親,反正都是出家人。這又是再一次的試驗,看看他能否知道到底他的父親是誰?
 
這個孩子這麼小,他捧者歡喜丸在僧眾中,竟然來到佛陀面前,他獻上了歡喜丸;佛陀微笑,納受了。大家很歡喜,父子天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不管怎麼樣,總是羅睺羅的這個傳說,六年懷胎才出生,還是有人半信半疑,到這個時候,就是由佛陀親自真正證明,所以已經人人都是這樣接受了事實。
 
為什麼羅睺羅,會在母親的肚子裡六年才出生呢?佛陀就說起了羅睺羅他的因果:
 
那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調皮的孩童,他看到一隻老鼠一直跑一直跑,這隻老鼠鑽進一個洞穴裡面。他很調皮,就拿了一塊石頭將那個洞堵住,而且旁邊還用土,把它掩蓋起來。
 
這個孩子貪玩,過了六天以後,才想到那隻老鼠,在那個洞穴裡面,不知道還活者嗎?他去把它挖開了土、搬開了石頭,老鼠跑出來了,奄奄一息。
 
佛陀說:「這就是羅睺羅的過去生中,雖然是童子戲,就是孩子貪玩、無心之過,但是這隻老鼠六天,在洞穴裡面,那種暗無天日、受飢餓,這樣老鼠心有恨,等到了牠出來已經奄奄一息了,這就是他所造的因。所以他過了幾世,都是受這樣的報。」
 
所以又有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修行人,他在行腳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很口渴,所以看到一口蓮花池,他彎下去將蓮花池的水,捧起來喝。喝了之後才感覺到:「這個池應該有主人,我沒有經過主人的允許,我就在那裏捧水來喝,我應該要趕快去懺悔!」
 
但是主人在哪裡,不知道,所以只好就向國王,跟他說:「我有罪,我剛才很口渴,在一口池的旁邊,我捧了水來喝。這一口池的主人是誰不知道,但是你是一城之主,所以我應該要向你懺悔。」
 
那個時候國王覺得:「這哪有什麼?在路上走,水,人人可以喝,你哪裡有罪?」他就說:「沒有經過主人允許,我就先喝這樣我就是有罪。國王你要處罰我!」
 
國王說:「我很忙。」剛好太子從那裡走過去,國王就對他說:「來,你是不是把這個人帶到後花園去走一走?等到我有空,我再來跟他講話。」
 
這位太子,年輕的太子,他就把他帶到那個地方。他說:「不然你先站在這裡。」但是孩子也是覺得,他還有其他的事情,很貪玩就跑掉了。
 
這個修行者在那個地方,一樣,六天,不敢坐、不敢動,這樣又沒有吃、又沒有喝。
 
到了六天後,國王想到了這件事,問太子說:「那個修行人後來去哪了呢?」他說:「你叫我把他帶去花園,我把他帶去了。」
 
結果趕快去看看,還是站在那個地方,就這樣國王趕快把他請來,向他道歉,就跟他說:「這就是對你的處罰,六天的處罰。」
 
這個故事佛陀又接著說:「那個太子無心之過,讓一個修行者六天受飢餓,所以這樣他也是又造了這個因。這就是過去的羅睺羅。」
 
看,羅睺羅曾經堵過老鼠洞,也曾經經過了讓修行者六天的時間,像這樣,所以一層一層無心之過,會惹來這輩子,除了自己在胎獄六年;又障礙了他的母親,這就叫做「覆障」--這重複重複的障礙。
 
所以佛陀覺得這個孩子,已經在皇宮出生了,應該要趕快度他出家,好好地來修行。但是他的父王哪裡願意?他的母親哪裡肯?耶輸陀羅聽到的時候很震驚,趕快把他的兒子趕快牽著一直跑,跑到樓上去。但是目犍連尊者,他騰空把孩子又帶出來。
 
所以羅睺羅,也是佛陀用心要度他出家;但是這麼小的孩子,要有人教導他,所以他就選擇舍利佛,作為羅睺羅的師父;所以羅睺羅是舍利佛的弟子。
 
但是羅睺羅小時,在僧團裡,也是很調皮,不過在佛法中就是密行第一。雖然外型看起來很調皮,但是他的內心,也是默默地也是有在修行。
 
總而言之,這就是在佛陀的弟子中,現在我們舉出了二十一位,各有過去、各有優點、各有因緣。
 
如是眾所知識者
 總結二十一人
 才德兼備
 為人宗仰故
 
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這是因果不昧!所以我們必定要戒慎,平時要很小心,要好好地知道我們的舉手動足、開口動舌、待人接物等等…我們必定要很用心,不要有一念偏差、一舉之錯。
 
若是一念偏差,一個舉動的錯誤,同樣是因果不昧!就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這是因果不昧!所以我們必定要戒慎,平時要很小心,要好好地知道我們的舉手動足、開口動舌、待人接物等等…我們必定要很用心,不要有一念偏差、一舉之錯。
 
若是一念偏差,一個舉動的錯誤,同樣是因果不昧!就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大悲經卷第二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黎耶共法智譯


羅睺羅品第四
爾時大徳羅睺羅作如是念我今有何喜悅
有何稱意有何欣慶而能堪忍面見世尊入
般涅槃作是念已東北方去此十佛國土彼
有世界名摩離支佛號難勝如來應正徧知
爾時慧命羅睺羅從拘尸城力士生地没向
東北方難勝如來應正徧知所到已稽首作
禮却住一面憂愁不樂爾時難勝如來告羅
睺羅言羅睺羅汝莫憂悲羅睺羅一切所愛
稱意等事有爲和合必皆離散羅睺羅凡是
事法爾諸佛世尊作佛事訖皆般涅槃羅睺
羅汝可還彼今釋迦牟尼如來應正徧知力
士生地娑羅雙樹間如師子王右脅而卧今


日後夜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羅睺羅汝
必須往若佛如來入涅槃後汝必憂悔作是
語已時羅睺羅白難勝佛言世尊我不忍聞
釋迦牟尼如來應正徧知入涅槃聲況能忍
見彼佛世尊入般涅槃是故我不堪忍往彼
爾時羅睺羅答彼難勝佛已即於彼没往詣
上方過九十九世界到第百世界彼有如來
應正徧知號曰商主今現在世爾時羅睺羅
到已頭面作禮悲泣流淚憂愁啼哭却住一
面住一面已時商主佛告羅睺羅言止羅睺
羅汝莫憂悲羅睺羅一切諸法生者不生老
者不老病者不病死者不死盡者不盡無有
是處羅睺羅過去諸佛聲聞縁覺寂滅離而
般涅槃未來諸佛聲聞縁覺寂滅離而般涅
槃現在諸佛聲聞縁覺寂滅離而般涅槃羅


睺羅假使如來住世一劫若百劫必當如是
入般涅槃羅睺羅諸佛世尊更無餘法唯是
究竟寂滅涅槃羅睺羅究竟寂滅者是究竟
定究竟清涼究竟盡究竟樂究竟安隱所謂
無窟宅涅槃界羅睺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所求不得五隂重擔如
是皆苦羅睺羅唯涅槃是樂羅睺羅汝亦不
久當般涅槃羅睺羅汝及釋迦牟尼佛入涅
槃處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愛別離無怨憎
會無不適意羅睺羅汝莫悲戀莫憂莫愁羅
睺羅汝當思唯誰是生者誰是老者誰是死
者誰是流轉誰復還生羅睺羅皆是虚妄顛
倒取著未聞聖法諸凡夫等未見諸聖未信
聖法未學聖法未解聖法未知聖法未住聖
法故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以顛倒故生生


故老老故死死已還生馳走流轉枯焦敗壞
愛戀憂愁槌胷號哭羅睺羅一切聖人唯以
此法毗尼息一切行於上更無所作羅睺羅
如是導師所作已訖聲聞弟子所作者已作
於上更無所作羅睺羅汝莫悲戀莫憂莫愁
羅睺羅彼釋迦牟尼佛無上法王於釋種中
尊汝當往彼最後禮拜供養恭敬若涅槃後
汝必憂悔羅睺羅彼釋迦牟尼佛今在力士
生地娑羅林間如師子王右脅而卧思欲見
汝羅睺羅汝必須往作是語已慧命羅睺羅
白商主佛言世尊我不忍聞釋迦牟尼如來
應正徧知入涅槃聲況能忍見彼佛世尊入
般涅槃作是語已身心悶絶不自勝持復作
是言而彼世尊釋迦牟尼於釋種中尊無上
法王衆生中寳我今何能忍見彼佛入般涅


槃憐愍一切世間者一切世間形相無與等
者與一切世間作燈者與一切世間作眼目
者與一切世間作慧炬者照曜一切世間者
明日離散當無所有作是語已時商主如來
告羅睺羅言止羅睺羅汝莫憂悲羅睺羅汝
可不聞彼佛世尊說如是法一切行無常一
切行苦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羅睺羅彼佛
世尊說如是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已還滅 滅彼爲樂
羅睺羅言如是世尊佛告羅睺羅彼佛世尊
昔可不作如是說也一切所愛稱意等事必
歸磨滅不久離散假使久住會亦有離羅睺
羅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佛言羅睺羅
有爲諸法生法有法覺知法分別起法從因
縁生若不滅者無有是處爾時羅睺羅憶念


己父釋迦牟尼如來應正徧知已流淚而言
我於明日更不見佛諸比丘衆圍遶說法如
大海中須彌山王衆相莊嚴起光明照猶如
滿月衆星圍繞如日千光處空照曜如深大
海無量衆寳所藏積處如轉輪王無量眷屬
而共圍繞如雪山王根力覺華之所開敷如
鐵圍山一切惡風所不能動如是世尊一切
外道諸論議風不能傾動猶如蓮華處在池
中不爲世法之所能染猶如大梵具梵眷屬
猶如帝釋有千眼目如師子王坐師子座無
所恐懼離諸怖畏能師子吼我於明日更不
得見時羅睺羅作是語已默然悲泣思惟而
住爾時商主如來告羅睺羅言汝今速可詣
彼佛所彼佛如來思欲見汝羅睺羅汝當速
去莫更重問致有稽留慎莫勞擾彼佛世尊


羅睺羅汝必須往何以故羅睺羅諸佛法爾
佛以慈悲思欲見汝不入涅槃爾時羅睺羅
頭面禮彼商主佛已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復
如伸臂屈頃時羅睺羅即於彼没詣拘尸城
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到如來所亦復如是
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三帀却住一面憂愁悲
泣合掌流淚爾時世尊告羅睺羅言羅睺羅
汝莫悲戀憂愁啼哭心生熱惱羅睺羅汝於
父所作父事訖我亦汝所作子事訖羅睺羅
汝莫生戀憂愁悲悔羅睺羅我與汝等俱爲
一切衆生得無畏故發勤精進不作怨讎不
作惱害故發大精進羅睺羅我今般涅槃已
更不與他作父羅睺羅汝亦當般涅槃更不
與他作子羅睺羅我與汝等二俱不作惱亂
不作怨讎爾時羅睺羅白佛言世尊婆伽婆


莫般涅槃修伽陀莫般涅槃惟願世尊住世
一劫爲於多衆安隱樂故憐愍世間故利益
安樂諸天人故作是語已佛告羅睺羅言羅
睺羅如來應正徧知盡知諸法於世間中得
名爲佛羅睺羅然彼佛法不消不盡不生不
滅不來不去不成不壞不坐不卧不合不散
何以故羅睺羅如是法住畢竟不生畢竟不
滅畢竟空畢竟無自性寂定涅槃不入衆數
無窟宅不可說非語言道此是諸佛法所謂
畢竟住故畢竟滅故畢竟寂滅故畢竟離故
畢竟離欲故畢竟不和合故畢竟不作故畢
竟盡故羅睺羅我隨宜說此法假使諸佛若
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諸法住諸法如法爾故
法不變易故法離欲故法無自性故羅睺羅
如是如來不將戒聚入般涅槃不將定聚慧


聚解脫聚解脫知見聚入般涅槃羅睺羅汝
莫悲戀莫憂莫愁羅睺羅一切諸行無常無
定無所希望無常盡變易法羅睺羅乃至息
一切行猒捨不著唯求解脫羅睺羅此是我
之教法佛爲羅睺羅說此見實諦品時大徳
比丘六十人皆盡諸漏心得解脫二十五比
丘尼亦心解脫得盡諸漏無量天人遠塵離
垢得法眼淨六萬八千諸菩薩得無生法忍
一切皆悉歡喜踊躍歎言佛法不可思議彼
等皆悉以優波羅華波頭摩華拘牟頭華分
陀利華而散佛上各作是言我於來世亦當
如是作天人師出興於世說如是法世間無
上無相涅槃如是以大涅槃而般涅槃彼諸
菩薩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迦葉品第五


爾時阿難在佛牀邊悲啼流淚悶絶躃地猶
如臨崖斫斷大樹作如是言婆伽婆涅槃太
速修伽陀涅槃太速衆生中寳大慈悲者隱
没太速世間大燈世間大炬天人中最隱没
太速衆生分陀利於世間中隱没太速衆生
龍象善自調者復調衆生未調者令調隱没
太速無上導師能示世間安隱道者隱没太
速世間慧眼大光普照能示世間隱没太速
世間盲冥無引導者衆生父母於世間中隱
没太速世間孤獨無所恃怙衆生中寳云何
明日我更不見唯有名在爾時世尊告阿難
言止阿難莫憂悲我曾告汝一切所愛稱意
等事和合之法必有離散阿難有爲諸法生
法有法覺知法因縁法滅壞法若不壞者無
有是處彼若得住亦無是處阿難假使久住


法當如是必亦有離是故阿難汝莫憂悲爾
時阿難瞻仰尊顏目不暫捨思唯是已亦復
躃地猶如臨崖斫斷大樹佛復告言阿難止
莫憂悲不以憂悲令我住世阿難我曾告汝
一切所愛稱意等事有爲和合必當別離假
使久住會亦當滅諸行法爾阿難汝以身口
慈孝如來無量安樂心無有二無瞋無恨無
有怨讎爾時阿難從地而起抆淚而言世尊
我何得不愁何得不悲我與如是��






1 則留言:

  1. {羅睺羅}喇呼拉護法 ~(拉胡)簡介 ~2
    以上故事網路抓取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詳全文》

    回覆刪除